(' “朕想让毕师入阁,辅朕处理政务,不知毕师可愿意?”
丢掉手中的棋子,朱由校突然抬起头,对毕自严道。
“韩爌是个词臣,没做过州县官,他的票拟往往都写的似是而非,朕很是不满。”
“这。”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皱了皱眉头。
“内阁如今的确欠缺辅臣,然臣以度支司正卿入阁,恐与我大明往例不符。”
“新政,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若事事都按照往例,那还谈什么新政。”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从位置上站起,来到自己的龙书案前,抽出了一本奏章。
“这是年前,河南道御史李邦华的奏章,他的有些话,让朕感触良多。”
“两汉、李唐、赵宋之时,名相多起于州郡,颇有才干。蒙元之时,丞相则多为怯薛,为皇帝的悌己人。”
“太祖杀胡惟庸,废宰相后,夙兴夜寐,以望我大明百姓可安居乐业。”
“内阁最初,只为给皇帝起草奏章所设,然正统年幼,三杨窃了天子权柄,内阁也就渐渐成了我大明的宰相。”
“虽无相名,却有相实。”
“但内阁中人,往往出自翰林,对于国事毫无见底。”
“虽有张居正这般忧国忧民,心求上进之人,更多的却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务虚之徒。”
“这些日子批阅奏章,韩爌对事情的很多处理,都让朕很不满意。”
“故此,朕希望毕师这个做官做遍了大江南北的人,入阁相辅于朕。”
毕自严的当官经历非常的丰富,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
这些到处任职的履历,打下了毕自严在崇祯时,能理天下账目的基矗
但毕自严的能力,却又何止于理清天下呢?
“若为陛下所需,臣愿往。”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拱手到。
“然两百余年来,大明内阁众人俱是翰林出身,臣恐怕会惹出争议。”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事,朕还是知道的。”
将李邦华的奏本递给毕自严,朱由校转头对刘时敏道。
“传召,度支司正卿毕自严,以本职,加东阁大学士,任内阁首辅,辅朕处理政务。”
“陛下。”
听到皇帝让自己以本职任内阁首辅,毕自严当即就吃了一惊。
万历年间的大明内阁辅臣,往往都是以礼部尚书虚衔入职,少有带着实官入阁的。
因为这牵扯到了一个权力的制衡。
大明以实职入阁的阁臣,都有些谁呢?
严嵩、徐阶、张居正以吏部尚书任职。
而其他的人,少有能以实职入阁的。
哪怕前内阁首辅方从哲、叶向高,也俱是以礼部尚书虚衔入的阁。
而现在让他以度支司正卿入阁,这是什么。
这是让他握着钱袋子去抓国事。
看到了毕自严的吃惊,朱由校摇了摇头,突然又道。
“朕让毕师做了讲筵官,但迄今为止,毕师还未来给朕上过课吧。”
“臣有罪。”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连忙拱手道。
虽然皇帝任命了讲筵官,但以国事为重,一天的课都没上过。
但现在皇帝说起了这个毕自严只能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
“从本月开始,逢五、十一次,毕师就来给朕上上课,让朕除了些史书之外,也多读些先人的智慧吧。”
“臣领旨谢恩。”
这一次,毕自严听出了皇帝的意思。
内阁首辅,是处理政务。
度支司正卿,则是给他足够在内阁压制六部的权力。
而最后的进宫给皇帝讲课,则是保护他的一措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