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大帝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十八章泰坦尼克号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国豪华三舰组终于发现了目标。开始疯狂的向出事:皇帝万岁号几乎抛弃了全部的装饰品,这使得它的重量减轻了一千吨,而且蒸汽轮机都被启动,在极限压力下,这艘8吨的巨舰发出了怒吼,速度直线上升,20节-25-30-31节。最后达到了32节,如果这个场景被英国人看到,估计会惊呆,因为他们最快的邮轮也只有31节

不过,两艘岳飞级战列舰却表现得更加过分,他们启动地是新一代的引擎,燃气轮机!于是及宣传的不一样,这两艘岳飞级战列舰实际上还有一组引擎,那就是6万马力的燃气轮机。这使得这两艘战列舰最大的速度达到了34节。这笔世界上任何一款战列舰快了

斩开巨浪,三艘巨舰43分钟之后赶到了泰坦尼克的遇>

此时,泰坦尼克号虽然大量进水,可是却仍然在挣扎中。船体平稳,那些当时看来保守的措施在这个时候却救了全船上的人。

045,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55,泰坦尼克号地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地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

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地救生艇,只上去了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

超过两千人留在甲板上,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看来会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地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

然后,三艘巨大的舰只出现在冰冷的洋面上,最为庞大的皇帝万岁号放下了多40条的50吨快艇。将海面上的救生小艇上的人转移到快#上,在确认无人遗漏之后。这三艘巨舰冒险靠了过来,最大的皇帝万岁号靠在右舷,其他两艘靠在左边。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泰坦尼克号上所有的乘客离开了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然后三艘巨舰离开泰坦尼克号,注视这艘豪华巨轮的沉没。上百道灯光照射着他,是许给他做一个庄严的告别仪式。

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入。。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13,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

2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

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15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不过,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因为日本人的舰队曾经拦截过泰坦尼克号,加上某些人员的不实之词“日本人朝我们发射了鱼雷!”考虑到日本人曾经有过的恶习(甲午战争中对英国商船开火)。英国与美国对日本宣战!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