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不管是谁将变法落实,天下人都会永远记得赵泗。
乃至于几十年后,赵泗继位的时候,天下差不多也已经彻底接受了新法新规。
换句话说,天下,提前了十几年已经变成了赵泗的形状。
“大父不急……但是李相也得体量一下孤,小稚奴刚出生不久就随大父去了汤泉,总不能让我这个当爹的和儿子分别太久不是?”
“殿下已经考虑好了?”李斯开口问道。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嘛,我倘若真将这传国玉玺供着,恐怕大父才会不喜。”
第二百一十一章 释奴令颁布,赵泗托梁换柱!
新鲜出炉刚刚盖好印玺的诏令自皇宫而出。
先是晓谕百官,尔后通晓地方郡县,再由地方郡县张贴告示布告天下。
流程走的很快,毕竟这是大朝会议定的事情。
百官已经轰动过一次了,这段时间为了劝说赵泗收回成命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半点卵用没有。
眼下盖着印玺的释奴令下发,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有传国玉玺,有始皇帝的私印,有太孙殿下的印章,还有右丞相的官印。
当今陛下,监国太孙,当朝丞相,三位大佬公开为之背书,没有人可以抗拒这份诏令。
于是,诏令顺利的下发各地郡县。
咸阳作为大秦的首善之地,自然是在接到诏令的第一时间就张贴告示。
对于释放咸阳官奴这件事怎么说呢?
咸阳县令本来就是赵泗的人,更不用说释奴令出自最高权利机构,区区一个县令,人在京师,压力很大啊……
老老实实按照章程办事,作为天下之表率,不仅要办的好,还要办的快。
释奴令颁布的第一天,咸阳县的上下官员就紧急动员了起来,忙着给官奴隶们登记造册。
等到验传重新登记完毕,户籍重新办理,原先的奴隶档案封存以后,这批人就会被移交出去,等候统一发配。
这里是咸阳,肯定不可能给他们把户籍地址落户在京师。
从奴隶摇身一变成为天龙人户口,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哪个荒蛮的地方缺少人口开发户籍就发配到哪里,造好户籍以后由当地官府发放一些必备物资统一迁移即可。
释奴令颁布以后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取消奴隶制,绝对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奴隶制,从诸夏历史记述以来就已经存在,直至今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
往前数倒不是没人干过这事,只不过没干成,譬如那位号称能够托梁换柱的帝辛。
帝辛在现代风评颇为两极分化,赵泗无心辨别,但是最起码在目前这个时代,帝辛依旧是公认的昏君。
“看待一个人不能够盖棺定论,如果从废除奴隶制,以及取消人祭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是很认可帝辛的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位纣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 ' ')('再一次朝会之上,赵泗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之所以提起来纣王,倒不是赵泗闲得无聊想要逆转舆论给帝辛翻案,八竿子都打不着,今日之所以提起是因为有人把赵泗和帝辛类比,说赵泗取消奴隶制是效仿纣王之举。
当然,不是百官……释奴是大朝会决议通过,虽然是被赵泗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再怎么说赵泗也是走的正规流程,政治人物可以没有操守,但是潜规则还是愿意遵守的,私底下嚼舌头这种事情百官不可能干,更何况是嚼太孙的舌头?
是民间舆论……
准确来说是汇聚于咸阳的诸子百家。
咸阳本就是大秦的政治中心,而政治中心因为种种原因,也势必会聚集最多的知识分子。
再加上赵泗开放学室,给百家开了一道口子,不分诸子百家皆可以走正规途径进入仕途,来往关中的知识分子就愈发多了起来。
毕竟学室开放是试点经营,目前只在关中实行,诸子百家是生命之争,上升通道就是学术命脉,自然不愿落人后面。
因为始皇帝退避汤泉,而赵泗年龄尚幼,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原先不敢说话的人或多或少都放松了许多,因此舆论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舆论环境一旦宽松,那自然是什么话都能蹦跶出来。
就譬如释奴这件事……
仅从释奴这件事来看,帝辛没办成,赵泗能办成,不是因为赵泗此帝辛强。
而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时候。
事实上随着封建王朝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人身依附势必会大幅度减少。
道理很简单,但凡雄主,必然不会容许有太多人口超脱于自己权利干涉范围之外。
无关于慈悲,也无关于善良,这是权利的天性。
而大秦的封建集权已经到了相当之高的地步,尤其是在迁王陵令顺利实行,六国最后的叛乱平定,西灭东胡和月氏之后,现如今秦国中央政府的集权绝对不下于汉唐盛世,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
至于帝辛……有个鸡毛的权利集中,政令能传多远都不好说,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可惜没有实行的土壤。
换个时代,跑到晋朝去提出科举以及废除奴隶制,大概率也是和帝辛一样扒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