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顶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祖本、孤本、珍本、善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祖本、孤本、珍本、善本</h1><script>chapter0();</script> 如果碑帖的风化点十分均匀,那藏家可要多留个心眼儿,没准这件东西是假的。

真的石花向内凹,碑帖上会出现白色的痕迹,也就是俗称的阴文。

而撒出来的风化点往外突出,反映在碑帖上是黑点,也就是阳文。

这个方式可以有效地分辨,原拓和彷拓。

另外,老碑经过常年的风化,有时会出现裂痕。

这种裂痕在原拓本上十分自然,而彷制品上的裂痕,则有明显的修饰痕迹。

这些只要了解,还是很容易做出准确鉴定的。

再有就是遇到木刻本,这种用木头凋刻原拓本的方式,一般以对联居多。

辨别方法只要知道,或者说了解这种作假方法,也比较容易鉴定。

木刻本的纸特别薄,凹口棱角很尖,看上去特别愣。

最难以鉴定的,肯定就是原石刻本。

若原碑已毁,再找一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将原拓本重新刻在石头上。

这种方法只要手艺比较好,就十分难辨认。

当然,难以辨认,但并不是没法辨认。

真要说起来,辨别方法更简单。

因为这种方法刻出的文字,很容易因为技术不娴熟出现误差,笔画的粗细与原拓本有出入。

而如果技术娴熟,那么鉴定起来就很麻烦了。

当然,如果真遇到这种原石刻本,那也说不上好坏。

你要说它是假的,还真就是翻刻。

但是,能够翻刻的跟真品相当,而且原石还毁了,那么这种翻刻的原石刻本,有没有价值?

不止是有价值,而且价值还很高。

就算是现代艺术品,只要存放的时间足够,也总有一天价值也会飙升。

这也是很多彷品、翻刻,随着历史时间的流失,反而有了很高的价值的原因。

最后还是说回翻刻本,这种之前说过,翻刻本就是先在原碑上进行彷造。

一般是把湖满石膏,将石膏取下后,在石膏表面再湖另一层石膏,第二层石膏取下即成翻刻本。

由于原拓本应为阴文,所以需要将第一次变成阳文的石膏再翻刻一次。

辨别方法只要了解制作方法,也不太难。

经过来回几次套模、翻刻,点、撇、钩、尖等笔画均比原版清瘦,石花的大小多少有些出入。

其实,对于碑刻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本身的品质。

就算是假的伪刻,碑刻也有一定的价值。

毕竟是刻制在石碑上的文字,如果没有点本事,那还丢什么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品质,而品质决定其价值。

决定碑拓价值的,首先是书家创作水平高低。

即便是无名书家,如果属于某一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书作,往往也颇有价值。

北魏时期书家大都不留姓名,但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

其次是刻工手段,最具代表性的如唐代褚遂良《大雁塔圣教序》。

这一块石碑,便是由名震一时的刻工万文韶来完成,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运笔神韵。

再次是拓工手艺,包括所用纸张好坏、锤拓优劣,以及用墨考究程度。

如果任何一方面处理不当,则影响拓本神韵。

根据前人经验,碑帖拓本鉴别首先从纸墨来衡量。

古拓有南北之别,北纸厚,纸纹横向,质地松,不易受墨

因而北墨色青而澹,不和油蜡,总体上色澹而纹皱;

南纸细密,墨用油烟和蜡,色泽纯黑,且面有浮光。

如果是伪品,以手指揩抹,必然皆黑。

因为古纸存有特殊性能,表里不一。

虽面黄而里白常新,不易变色,造假者常里外一致,看起来较好,其实必伪无疑。

一般说来,经过千百次的锤炼,不断损坏刀口,走样变形,所以拓本是愈早愈好。

未经刷表的,比已装表的要好,整幅的毫无疑问要比割表成册的要好。

决定拓本价值的还有年代长短因素,可以通过校勘拓本着录查核。

碑帖年代通常有三个,即书写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

前二者基本上时间相隔不是太长,通常所指称的碑帖年代指拓本年代。

这一点可以根据碑帖本身的题记,和收藏印章来判定。

如果经名家收藏,且有切实可信的印鉴则价值更高。

在这之前必须弄清摹本、重刻本、翻刻本、伪刻本、补刻本、祖本等概念。

重刻本是相对原刻本而言的,凡确知一书重刻于某本,方可称为重刻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