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顶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釉具五色,艳丽绝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釉具五色,艳丽绝伦</h1><script>chapter0();</script> 从汉绿釉,经过南北朝多色釉、隋青釉、唐黄釉。

再到宋代定窑、磁州窑的绿釉、黄釉以及宋三彩。

这些既是一种施釉工艺和配方的演进,也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回归。

汉代崇尚质朴,唐代崇尚奢华,宋代崇尚秀美。

所以在欣赏汉绿釉的时候,总能寻到商周青铜器的影子。

而唐三彩瓷器,则向我们展示盛唐的雄浑气度。

宋代瓷器,却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文人时代的清丽、雅致和秀美。

釉色与器型一样,同样有一个继承和演变的过程。

只是到宋代,绿釉器胎质发生分化。

偶尔试烧的一类超越传统的粗胎瓷器,分离成为白瓷胎绿釉定瓷;

另一类则承袭以往的传统,厚重、粗胎,使用化妆土。

也正因为二者并存,才使我们能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清楚地看到它的演变过程。

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历代陶瓷匠人们的良苦用心。

之后就简单了,元青花、釉里红等的出现,急着就是明清的各种釉色瓷器,可以说到了此时已经是百花齐放。

后世的各种釉色瓷器,陈文哲做的最多。

其中的代表,就是乾隆的各种色釉瓷,或者说是瓷母。

现在这件瓷器,陈文哲应该已经可以完美彷制出来,但是他已经没有什么兴趣。www.

有时间弄一件各种色釉堆积起来的瓶子,还真不如研究一下北宋五大名窑。

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汝窑不说了,陈文哲已经攻克了这座窑口的技术。

定窑刚才已经研究过,定窑白瓷,陈文哲手中甚至还有一件定窑精品。

哥窑瓷他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之前他好几次间接接触,十分明白哥窑的技术。

现在就剩下钧窑和官窑的瓷器了,钧窑,即钧台窑。

这座垭口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

当时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无人能彷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

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

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建窑,耀州窑,钧窑,作为我国传统瓷文化正宗,有着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

特别是钧窑瓷器,更是别具一格。

放大镜观察,蚯引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可惜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就是钧窑瓷器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于是各地群相彷效,窑口林立,但仍然不得要领。

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当然,任何技术,只要现代人想要研究

,而且舍得投入,就肯定有所收获。

比如从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就已经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

他们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

之后还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这样以来,陈文哲研究钧窑瓷器,就变得比较方便。

毕竟他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如果找到的资料更多,那没准还能站在前人的脑袋上。

可惜,真正的精彷钧窑,做起来还是十分困难。

毕竟钧窑瓷器的一些特征,实在是太过出名。

有人认为钧窑的必备特点,就是釉面具有「蚯引走泥纹」。

当然,这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特点之一。

很多馆藏钧窑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纹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