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民国经典</h1><script>chapter0();</script> 陈文哲翻着最近李金鲤送来的一些彷古瓷,其中有单色釉瓷器,有彷哥窑瓷器,也有彷龙泉窑的瓷器。
可惜,这些彷品的技术都太次,陈文哲并看不上眼。
但是,李金鲤这一次应该没有少花钱,因为这里的这些东西数量可不少,而且看着还都不是一眼假。
这样品质的彷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应该不低。
比如接底的几件瓷器,拼接的就十分到位,但是在陈文哲眼中,还是漏洞百出。
不过,在这些造假的瓷器当中,他居然还在这里面看到了一件居仁堂款的洪宪瓷,这可就有意思了。
如果说民国这一时期还有官窑,那么就只有“洪宪”瓷与“觯斋”瓷。
清末,进入民国之后,在袁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彷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用。
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袁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景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
为此,郭世五成了景镇御窑厂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督陶官。
御窑厂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
它多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行瓷器为标本,精心效彷。
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
其实“洪宪”瓷只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
郭世五督理景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便倒台了。
“居仁堂”为当时袁在中国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居仁堂制”款瓷。
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
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与“居仁堂制”款瓷都堪称名贵。
“居仁章”、“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种款的民国时期的瓷器,真的十分少见。
所以,鉴定起来也比较困难。
遇到这种瓷器,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署的不是“居仁堂制”的款,而是其他细节。
这种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
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彷品往往是“款”十分相像,其余的都很粗糙。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
与历代瓷器相比,差距很大。
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留有爆釉点,且釉色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
青花瓷颜色晕暗发蓝,俗称洋蓝。
洋蓝是光绪末期在我国出现的,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
这个时期的瓷器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大量青花瓷彷品表现得呆滞。
有的虽青翠、艳丽、绘画精细,但漂浮感极强。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
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
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
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
民国时的五彩瓷,其色彩艳丽。
大红大绿的品种多见,很容易与前期的品种区分。
比较着名的还有,彷珐琅彩和粉彩器物。
据文献记载,1916年,郭保昌在西江督陶,曾经烧制彷古珐琅彩瓷百枚左右,题“居仁堂”三字。
不管哪一种吧,反正洪宪瓷是很少见的,所以,很明显陈文哲手中这一件也不可能是真的。
李金鲤收集的这批瓷器,也算用心。
但是,这里的几乎都是彷品,最好的几件,也不过是民国时期的高彷。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瓷器,像是民国彷的单色釉瓷器,还有像是属着公司款的瓷器等等。
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
所以,民国时期才会有公司款的瓷器出现。
不过,这样的瓷器,品质可不怎好。
也许就是因为品质不行,才没有人彷制,这才让李金鲤买到了少数几件真品。
这也是没办法,当时这家工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
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告失败。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