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葬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章 元山战火(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于成龙满不在乎,摆手道:“谢王大人的好意,说实话,这官呢越大越好,但树大也招风,这不,仅仅一个丛四品就招来忌妒,那些个提督、将军,不知要摆平多少关系,呵呵,我现在不是很好么?”

别看他官不大,但独掌一军,深得闵丙奭的信任,拥有独立的作战指挥权,不受任何人约束,这是于成龙最看中的地方。

大清的士兵素质差,但最差的还是军官、将军,不用说叶志超之流,即便是聂士成、左宝贵,也是满脑子的传统观念,没有一点现代军队意识,靠他们统帅全军,朝鲜战争没有赢的可能。

王锡祉不了解他的心思,只是感叹老于的高风亮节:“孙中堂、徐中堂也为你抱不平,打算回京后力谏皇上,并向太后推荐,如果老佛爷一高兴,不用说小小的四品,丛三品都有可能。”

他在暗示于成龙,做人不能太老实,军队要练好,人际关系也不能忽视,孙毓汶、徐用仪正好在平壤,千载难逢的机会,常去拜访请教,执以学生之礼,生活上服侍好,马屁要拍好。

两个老家伙可是军机大臣,大佬级的大人物,其影响力连李鸿章、翁同和也不敢小瞧,保举一个提督也许有难度,但是在他们眼里,三、四品的军官小菜一碟。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才华出众者、忠心报国者不一定得到重用,许多人终身不得志,平庸者反而青云直上,让人又恨又忌,历史上的教训比比皆是。

于成龙听明白了,起身一揖:“谢老王提醒,老于我受教了。”

用后代的术语来说,不怕你没才,就怕你站错队。

清廷风云变幻,特别是这几年,李鸿章、翁同和、孙毓汶、徐用仪,现在得志的,说倒霉就倒霉,连光绪皇帝也自身难保。

笑到最后的是那个老太婆,她才是大清帝国的主人。

于成龙的最终目标,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后,羽毛丰满之前,那才是最粗的大腿。

王锡祉喜笑颜开,一把将于成龙按住:“老于,我们自家兄弟,不要客气,呵呵,你升官,兄弟我也跟着沾光,将来我在电报局混不下去,还指望到你手下找个差事。”

这才是他的目的,电报局只算半个衙门,像他这样的级别、年龄,前程有限,若是将老于扶上位,日后成为一方主将,老王弄个三品、四品不是问题,将来甚至于外放,成为一州、一府之首。

拍拍于成龙的手,王锡祉道:“闲话少说,先谈正事,元山来报,那里抓了几个奸细,倭寇的船只可能在今天进港登陆。”

于成龙目光闪烁,暗道:“姚老二,给我争口气,千万要顶住。”

此时的元山港,处处弥漫了战争的气氛。

姚二胜站在葛麻半岛的炮台旁,使用单孔望远镜,一边观察外海的状态,一边听取朝鲜官员的汇报,眉宇间隐有忧色。

龙哥想得太简单了,元山的复杂性超出预料。

单论这里的外国侨民,就让人头疼外份。

很久之前,元山只是出海渔民的集散地,慢慢有了规模,有了名气,成为一个繁华之所,在日本的逼迫下,1879年正式开放,除了传统的渔业之外,面对隔海相望的日俄开展贸业。

重要的地理位置,引起列强的贪婪与窥视,沙俄继倭人后第一个动手,以帮助朝鲜训练军队为借口,阴谋控制朝鲜的军队并企图占据朝鲜的元山港,建立海军基地,以便称霸太平洋。

英国立即做出了反应,害怕沙俄势力渗透到朝鲜,威胁到它的霸主地位,1885年派军舰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巨文岛,作为抗衡沙俄的法码,直到它确认沙俄不敢占据元山港时,才于两年后退出巨文岛。

现如今,俄日两国侨民人数不少,拥有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势力,控制了八成渔业、外贸业,全面戒严令一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日本人到好办,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该杀的杀,该关的关,俄人就难办了,时间一长,肯定要引起国际纠纷。

最让姚二胜苦恼的是,相对于一个队的兵力,港口面积太大、外海岛屿众多,根本就无法面面俱到,捉襟见肘啊。

轻轻叹了口气,姚二胜道:“通知各哨、各棚、朝军的领队,马上开个碰头会。”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