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韦应物半生是浪子,半生是诗人,在动乱年代完成自我蜕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469章 盛唐诗人韦应物 (第2/2页)
在古代,世家大族对当朝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都出自大家族,当然靠着门荫制度。
大家族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不学无术,韦应物就曾是其中之一。
唐代长安城有这两个大家族,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的人牛,牛到离天只有一尺半的高度了。
在唐朝韦家先后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
更恐怖的是韦杜两家还是世代姻亲,这样的锋芒真的是无人敢对上。
能出现这样的超级豪门也就只有韦杜两家的人才确实足够优秀,并且清廉,才能让两家的姻亲关系维系多年。
不过在唐之后,就再也没能出现韦杜这样的豪门了。
韦应物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使韦应物从小不学无术,他也能在十五岁的年纪成为天子近侍。
这样的他自然也不会将身边人放在眼里,行事毫无畏惧。
休沐时混迹在狐朋狗友间,纵情声色,人生荒唐至极。
如果没有发生那场改变整个唐朝命运的大动荡,或许韦应物的一生就这样混下去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整个长安城一夕之间,安稳富足的生活不再。
大唐摇摇欲坠,唐玄宗出逃,杨玉环魂断马嵬坡。
在那样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祖上的荫蔽和皇帝的恩宠又算得了什么,又有谁会在意呢?
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就是他的妻子元苹。
元苹同样是豪门贵女,但在韦应物人生灰暗的时刻,元苹选择陪伴在韦应物身边,带给韦应物继续生活的希望。
韦应物也似乎经历挫折长大了,决定重返太学依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历几年艰苦的学习生涯,他再次进入官场担任洛阳丞。
不过生活虽然磨平了他年少恣意的棱角,却没有折断他作为读书人的气节。
27岁入仕的韦应物到40岁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当官,辞职,当官之间徘徊。
命运没有优待韦应物多久,40岁时韦应物失去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元苹离开人世。
韦应物悲痛不已,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诗作。
韦应物为官数年,在政绩方面也很出色。
他关心民间疾苦,特别是任苏州刺史后为当地百姓做出的贡献,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韦苏州。
韦应物体察民间疾苦,常常用自己的俸禄为百姓办实事,以至于最后告别官场时竟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只得寄宿在苏州城外的寺庙中,最终病逝在苏州。
纵观韦应物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也历尽了人间艰苦。
他与妻子的感情为人称颂,元苹的坚韧让浪子回头也令人钦佩。
荣华富贵终将是过眼云烟,无愧于心的人生历程才应该被铭记,这样的一生也值得后人啧啧称奇了。
“所以在入朝为官以后,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勤勤恳恳。”
“他的妻子也与他一起携手,两个人从安史之乱,一起走过了将近20载的风雨人生。”
“在他为官的这十多年里,也经历过被贬官、罢免的磨难。”
“夫妻二人在这人时间东奔西走,本以为能熬过坎坷以后,再白首同归。”
“只可惜命数多变,命运给你设计的局,有时候是无解的。”
“大历十一年,这一年的韦应物40岁,他的妻子元苹36岁。”
“前半生的人生过得太过清苦艰难,再加之又常年在外奔走劳累,在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逝世。”
“本以为能够与爱人携手终老的韦应物,现在却要独自一人承受着最为难捱的中年丧妻之痛。”
“他亲手为妻子写了墓志,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更有着十几首悼亡诗。”
“每字每句,全是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心中最深的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诗词。”
“每句诗词并没有过于沉痛悲伤,但是却满是伤感。”
“韦应物的一生,可以被战乱划分为两个人生阶段,也可以因为妻子的出现,将他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人。”
“在战乱以前他是浪子,是不顾家与国的少年。”
“那一场战乱过后,他是韦家要担起责任的儿郎,也是要为天下百姓干一份实事的官吏。”
“他也开始在诗词中,将这一段黑暗的岁月忘记,去追寻文学世界里的诗与远方。”
“他的人生也因为妻子而从大梦中醒来,他要做天下有志之士,也要携手妻子走过这风雨坎坷之路。”
“所以在妻子的墓碑上,还有一句百世之后,同归其穴。”
“以前认识韦应物的时候,会以为他就是一个写着田园诗,有着平淡安逸心境的小官吏。”
“可是当真正将他的一生全部阅览一遍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位诗人就是那个写出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韦应物。”
“竟然在弱冠之年的时候,还有过那样一段暗黑的人生。”
“他的青春浪荡过,也在政治最高处的时候跌倒过。”
“与其说那个时代没有抛弃他,倒不是说韦应物没有抛弃那个动乱的时代。”
“他在层层黑暗包裹中,最终化茧成蝶。”
“在盛唐诗歌的天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辉光。”
文天祥:韦应物的传奇人生,从小流氓到大内高手,从大诗人到词的开拓者。
韦应物的诗,清朗疏淡萧散。
既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的清淡闲远。
也有诗圣杜甫那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忧国忧民,和对黎民百姓深沉的爱。
同时,韦应物更是在词的创作上,有自己的探索。
韦应物的曾祖是唐朝右丞相韦待价,他的父亲韦鉴是个著名画家,做过宣州司法参军。
说起唐朝的韦姓,那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门大族。
长安城韦氏和杜氏家族,距离天也就是皇帝,才有五尺的距离。
言下之意,这两个家族世世代代出高官显贵。
在唐朝,杜氏家族出了十二个宰相,而韦氏家族则更牛,出了十四个宰相。
韦应物出身豪门,从小性格就很豪横,是个典型的五陵恶少。
他性格放荡不羁,横行乡里,乡里的人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虽然后来韦应物成了著名诗人和帝国好官员,但早年的他,不知读书为何物,整天在江湖上打打杀杀。
韦应物年轻时候不爱学习,喜欢舞刀弄枪,这也是唐朝人特别是初唐盛唐时代年轻人的流行风尚。
他们崇尚武功,喜欢奔向边关大漠,在马上取得功名。
因此好多诗人年轻时候,都是些浮浪子弟,都追求做侠客剑客,过游侠的生活。
韦应物靠家族势力,或许还有高强的武功,做了唐玄宗的御前侍卫。
安史之乱打断了唐朝继续上升的势头,成为大唐盛世向中晚唐末世滑落的转折点,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而韦应物的命运也因安史之乱被改写,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往四川,竟然没有带御前侍卫韦应物一起跑。
韦应物就这样成了乱世之中的流浪者,被抛入了社会的大潮中载沉载浮。
至此,韦应物才明白,唯有读书考进士重新做官才是正途的硬道理,开始发愤图强。
最终于安史之乱之后考中进士,并相继做过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
虽然年轻时候是浮浪子弟,但为官之后的韦应物倒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员。
但韦应物的晚年凄凉悲惨,在苏州刺史届满之话,他仿佛被朝廷彻底遗忘,再也没有获得新任命。
韦应物居然连回长安找路子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寄居在苏州的一座寺庙之中,最终贫困潦倒而死。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上一首胡马,韦应物写的是英雄失路的悲凉,而这首词则写情人远隔河汉的相思与离恨。
天快要亮了,而那璀璨的银河正斜挂秋城,可见这个相思的人,一夜未睡遥望星河,可见相思离愁之深。
相思之人遥望星河,但所爱之人,江南塞北道途阻绝,更可见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两首调笑令,一首具有边塞苍凉的悲壮之美,一首又具缠绵悱恻的婉约之美。
韦应物的诗词功夫,已经到了收发自如的境界。
这两首词,在早期的文人词中,也算是精品了。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