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娱之华丽的逆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93 戛纳首映礼【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393 戛纳首映礼【上】</h1><script>chapter0();</script> 电影节和电影奖其实就是电影在艺术化和商业化的两个极端,美国的奥斯卡被誉为是商业电影的标杆,自然欧洲三大电影节就是艺术电影的典范。而电影节能够在这个资本操控一切的电影产业里存活下来其实也是资本的力量,因为资本也很明白一点,商业电影的过度类型化和模式化操作必然导致电影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势必影响到电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为了纠正商业电影的这种错误趋向,电影资本只能从艺术电影那边汲取人才。

如果说商业电影是nba的话,是资本直接对话的竞赛场;那么艺术电影就是ncaa,这里既有学院派,也有野路子,总之大家在这里靠着对电影的纯粹热爱而比拼,最后那几个翘楚就能被资本发现而进入nba的大舞台。所以想凭借欧洲三大电影节进入好莱坞的年轻导演是大有人在,即便电影节的举办方也是心知肚明的。

而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之间也有矛盾和共同点,比如在倾向欧洲电影和非欧洲电影方面,威尼斯显然是最保守的,它是最关注的是欧洲本土的电影导演及作品;而戛纳和柏林则是放眼国际,可即便如此,戛纳是三大电影节最商业的,它跟喜欢日本、加拿大等电影产业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家,而柏林则是侧重于中国等电影工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

而且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法国是欧洲所有国家里左倾主义思想最严重的国家,***一度是这个国家的最大党,而且mao还曾是法国年轻人的偶像。可就是在法国诞生的戛纳电影节却是最反动的,在冷战时期,戛纳电影节一度是西方阵营反对东方阵营在文化上的桥头堡。即便冷战结束了,戛纳评选出来的大部分中国获奖电影的题材想必大家也能看明白这个电影节的倾向性。

而那个诞生了小胡子的德国却诞生了在自由主义气氛非常浓厚的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是欧洲大型电影节中最早给女性主义题材作品及导演设立专奖的电影节,同样,他们在同志平权方面也非常积极。而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柏林电影节是最爱中国导演的电影节。不过所谓的喜欢也是相对而言,毕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经常觉得自己是自由主义捍卫者的德国人也干过很多让中国人觉得厌恶的事情。

林俊秀带着《入殓师》选择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映除了这个电影节对日本电影比较友好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戛纳电影节是欧洲最商业的电影节。这种商业不仅是戛纳电影节不排斥商业电影参加主竞赛单元,而且在于伴随戛纳电影节一起举办的国际影视版权交易市场也是全欧洲最大的。林俊秀对于这部电影能不能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更看重这部电影的国际版权交易情况。

别看《入殓师》带着日本电影那种典型的内敛和对人性的思考,但是这部电影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虽然题材严肃,但是整个故事并不压抑,相反一些冷幽默让故事显得轻松了不少。再加上最后的父子和解以及家庭圆满等等标准的好莱坞式happy ending等设计,只要片商眼睛不瞎就知道这部电影是有票房的。

其实在本土电影走向国际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所谓的“民族化”和“普世化”两个极端的争执。很多人都喜欢叫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仿佛你只要将本土的民族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你的电影就能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但在林俊秀看来,艺术电影这块不提,但是在商业电影这块,太民族化的电影其实在国际上是卖不出成绩的。

简单来说,就中国国内最知名的文化ip《西游记》来说,如果你的改编是朝着展示“猴戏”、展示“佛道之争”等等民族元素的话,虽然也会有海外观众来看,但是票房却绝对上不去。因为来看的人都是抱着猎奇心理,一旦大家发现自己无法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时,那谁还会来看?但是如果你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包装成“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展现孙悟空作为个人对体制的反抗并最后失败的悲情英雄来拍,这部电影只要故事完整并且特效足够好的话,那在国际市场是有大爆的前提。

一部想在国际市场有所建树的商业电影,其故事的本质还必须展现一些普世价值,比如家庭、爱情、友情等等,但是你在展现这些普世价值的时候却可以将自己民族的东西融合进去。这样国外的观众既会被异域风情所吸引,同时又能理解你的故事,那么这部电影有很大可能是可以赚到钱的。

而《入殓师》就是如此,这部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亲情”。不要真以为欧美人都像营销号写的那样人情冷漠,什么父母将18岁的孩子赶出家门啊、什么孩子对年迈的父母不闻不问啊……大家都是人,不可能全世界只有你爱你的家庭和父母,而别人就不爱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只要注意到美国人的感恩节假期就知道美国人也是爱自己父母的,只不过人家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和我们略有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