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1、剑指韩国?</h1><script>chapter0();</script> 秦王问季缭:若是先进的兵器、优良的士卒、合格的将帅、充分的战前准备都具备了,秦军是否可以出征了?
季缭:不行!还需要对比秦国与关东六国的国情和国势。秦国凭借崤函雄关天险掩护,物阜民丰、军马强悍、居高临下俯瞰华夏平原,在战略上是有利的。但是秦国的人口数量不如六国、总体资源逊于六国。如果对诸国逼迫太急,六国必然联合起来抗秦。如果那样的情况出现,王上的霸业恐怕会落空。《周易·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果六国同心,其势当可绝秦啊!在不能拆解敌国联盟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争,不亚于一场滔天的灾难!之前的洪水我们能对付,这场灭顶的“大洪水”实在是无法应对了。无稻黍、米粟无以果腹,无丝麻无以遮盖形体!大军前出,粮草、兵器、药品等作战物资供应,日费千金万银,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呀!
没有充分的物质保障,总不能让全国老百姓都饿着肚子去支撑漫长的战争吧?也正因为如此,王上征服六国的战争不可能是速战、速胜,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消耗战。这样宏大的战争,如果不能尽量去争取早日结束,后果不堪设想!
纵然经历苦战,侥幸消灭了六国的主力军队,它们还有搅乱乡村的游击队,都去分兵征剿、秦军能有多少力量可用?那样,打下了江山却守不住,付出牺牲、取得了战争胜利却转瞬化为失败,秦国的军队拼完了、六国的军队蜂拥进入秦川,那还有什么意义?
秦国征服六国,必须搬掉韩国这个眼前的绊脚石,可是却不能去攻击韩国。韩国上下同心,国小民强,城池坚固,攻取不易啊!战事持久,诸国来救援,则六国合纵瞬间可成。打韩国就是在促成六国合纵!如果不能降服韩国,那么秦军无法尽出秦川,无法去放手攻击其他五国。而且随时可能发生韩国出兵截击秦军的悲剧!----当那一幕上演的时候,秦军哭都来不及呀。
秦王嬴政闻听季缭之言,眉头紧锁,陷入深思-------
季缭所说的征服六国先擒韩,正是军事将领们早前一再对秦王提议的事情。可是,长史李斯却断然反对------现在,季缭又一次提出了“欲服六国、先擒韩国”的方略,但他同时也指出了先攻灭韩国的危险,这又与李斯之策是“不谋而合”的!
季缭、李斯都是来自枢密府的人,现在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都成了秦王的左膀右臂。可是他们两个人会不会因为来自同一个战壕,而结成利益小集团、彼此相互迁就呢?
秦王嬴政不免心头拂过一丝阴影,一个精密的谋划在他的头脑里逐渐形成-----
秦国任用季缭积极整顿军马的举动,引起关东(函谷关和淆关以东)六国的高度警觉,他们知道----秦国的新一轮军事扩张必然引发其军事冒险,各国已经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从这种变化之中嗅出了血腥味。
此时,昔日的战国七雄已经成了三雄并立,其中秦国国势最盛、军力最强。楚国因为个头大紧随其后,楚国国土广大、物产丰富、军力也不少,但军队战斗力偏弱,实际上秦国丝毫也不惧怕楚国。赵国长平战后,国力已被大大削弱,但骨头最硬,最敢跟秦军缠斗死拼,可谓秦国争霸天下最强劲的拦路之虎。正因为赵国旗帜鲜明、坚决抵抗秦国,所以赵国获得了关东六国明里暗里的支持,否则如何能支撑下去?
其他四个国家,韩国、魏国、齐国、燕国都已经对秦国称臣。其中最没出息的韩国、魏国竟然自称是秦国的藩属国。燕国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已被秦国扣押,尽管对秦国心生怨恨,秦国派驻燕国的几个相国,如蔡泽、张唐等人也陆续走人或“被病死了”(毒杀),但燕国不敢名目张胆地反叛秦国。至于齐国,就纯粹是醉生梦死的软骨头了。
昔日名噪一时的“战国四君子”已然故去,谁还能为六国出头呢?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不受魏王信任,终日借酒交愁、沉溺声色犬马,郁郁而终。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病故,春申君黄歇遇害身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江东去,英雄随波而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