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妖妃她母仪天下了(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一眼瞧见那栋三层高的书馆, 杨辞十分震撼, 并不是因为兴文馆内藏书浩如烟海,也不是兴文馆附近繁华热闹堪比东西二市, 而是因为这么大一间书馆, 竟然允许平民百姓入内随意翻阅书卷,这在杨辞过往的经历中, 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同伴见他面露震惊之色, 便笑道:“贤弟是第一次来京城, 肯定不知道这兴文馆吧!”

杨辞其实早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就听说过兴文馆的名头,但他出身垣吴省,也就是原先的吴国人, 从垣吴省赶到京城来实在是千里迢迢,能在会试前两日抵达京城,已经是万幸,自然没有空闲去打听别的,此时听见同行的举子这么说,立刻做出洗耳恭听之态。

这名出身通州城的举子面露自豪之色,将兴文馆的由来一一道来。

原来这兴文馆是陛下下令建立的,到如今已有两年了,由于建在城南,并不是城东城北那样的繁华富庶之地,这里一开始鲜少有人问津,但是后来,来到兴文馆的越来越多,人多了,这附近也越发繁华热闹。

只因这兴文馆不同于其他书馆,不但地方极大、藏书极丰,还容许书生免费入内抄书看书,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平头百姓也能入内翻阅书卷,只要不是恶意毁坏书卷,书馆内的使女都不会计较。

至于那些穿梭在书架间的侍女,则出自宫廷,一举一动舒雅娴静,入内的百姓见到她们,都不自觉放低了声音,因此整间兴文馆中那么多人,却半点不显得喧哗吵闹。

杨辞难得面露好奇之色,跟着同行的举子,缓步走进了兴文馆之中。

兴文馆的窗子都开的极大,天光透过窗子投进去,落在一排排装满书籍的书架上,人站在门口往里一瞧,竟看不到书架的尽头。杨辞有生以来还是第一回 走进这么大的书馆,见到那些堆满了架子的书籍,杨辞又惊又喜,几乎走不动道了。他逛了一圈,找到好几本一直没机会看到的书,爱不释手地捧在手里。

书馆内还摆着许多长条桌子,专给看书人用,杨辞发现,其中不止有书生,还有孩童和老人,有的老人约莫只识得几个字,看一会儿就捧着书去问书馆内的侍女那是什么字,也有侍女在书架上一行行翻找,为几名小童找些开蒙的书籍。

一眼望去,一片祥和宁静。这是杨辞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场景。

喜悦与惊讶过后,心中却是涌起一股浓浓的激动,杨辞也不知怎的,胸腔中竟腾起浓浓暖意,惹得眼眶也热了起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吴国,还未归入齐国。

跟齐国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相比,吴国就仿佛一潭死水,日子越久,那水里发酸发臭的东西就越多,只有他父亲治下的太平县,才能稍稍太平些。

因为是县令的儿子,所以杨辞才能有书读,但吴国中的绝大多数百姓,连看书的资格都没有,书籍是绝对的贵重之物,全被豪门士族所把持,吴国甚至没有科举制,所有六品以上的官职,全是士族的囊中物,若吴国还是原来的吴国,杨辞一辈子能读到的书籍也就那几种,而无论他的父亲政绩有多突出,穷尽一生也只能当个小小的六品官。

但这一切,在吴国归顺齐国后都变了,吴国的暴民很快就被齐国的军队安抚下去,不错,是安抚。

一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一切,杨辞都觉得不可思议,齐国军队威名赫赫,但他们没有杀死一个无辜百姓,而是轻而易举地,就招降了那群暴民的首领,将那些打杀了不知多少豪门士族、劫掠了不知多少财物的暴民收编入伍。

而在那之后,吴国变成了垣吴省,所有欺压百姓的贵族都被押入牢狱,齐国派出了新的官吏管理垣吴省的一切,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吴国就变了一副模样,虽然远远无法与齐国相比,但杨辞和他父亲都能看到,死水一潭的吴国,焕发了新的生机。

看到家乡越来越好,杨辞怎能不高兴?在知道他这样的身份也可以参与齐国的科考,能凭借着才华出人头地后,杨辞就毫不犹豫地参与了考试。

而如今看到的一切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齐国远比他想象的要好,再没有哪一位君主,能比齐国的皇帝更看重百姓,听说将来齐国各地都会建起这样的兴文馆,他的家乡垣吴省各州府也能建一个,杨辞心中又是百感交集,只觉得吴国能并入齐国,他能成为一个齐国人,实在是此生最大的幸事!

他这般感慨着,兴文馆大门前,却响起了一阵鞭炮声。

杨辞没防备,被吓了一跳,等他回过神来时,却发现书馆内的人都在往外走,只有他捧着书不明所以地站在那儿。

稍倾,同行的举子发现他站在那儿不动,连忙拉着他往外走,边走边道:“忘了同你说,今日是端午节,宫里会在兴文馆门口发粽子,去晚了可就没了!”

宫里给发粽子?杨辞没料到还有这种好事,忙跟在同伴后头往外走去。

不同于他们刚刚进来的时候,此时的兴文馆门口已经架起了一个摊子,旁边摆了五只放满了粽子的木桶,有几名身着青色衣裙的少女站在摊子前给百姓们分发粽子。

杨辞听见周围不断传来考生的谈论声。

“去岁天子将会试改在端午后两日,兴文馆前便有人分发粽子,没想到今年也有。”

“我看啊,以后想必是年年都有了!”

“这粽子寓意极好,诸位兄台吃了粽子,今年必定高中!”

“哪里哪里,贤弟也定能高中。”

……

由于杨辞他们就在兴文馆内,因此出来以后排到了前头。杨辞一边听着周围举子的议论,一边抬头,目光越过前边排队的十几人,落在了那名正分发粽子的女子身上。

那女子也是一身青衣,发髻上插了一根翡翠簪子,垂下的流苏在风中不时晃动,她容貌秀美,肤色雪白,一颦一笑轻灵脱俗,杨辞看着看着,竟呆住了。

这时候,同伴轻轻拍了他肩膀一下,他回过神来,对上同伴调侃的目光,窘迫地红了耳朵,迟疑地问道:“那戴着簪子的女子,瞧着像是大家闺秀,怎么会站在那里,她不在意名节么?”

同伴笑道:“贤弟出身垣吴省,想必还不知道我大齐民风有多开放,莫说只是站在街头送个粽子,就是那些酒楼茶馆街头小摊,也有不少出身名门的女子回去光顾。”

杨辞闻言,直道自己孤陋寡闻,只是心中对齐国的归属感更强了,他家中有个堂姐,出嫁后一直受婆家欺负,却因惧怕流言蜚语不敢合理,可如今他们都是齐国人了,齐国鼓励寡妇再嫁,连未出阁的女子都能肆意上街游玩,他姐姐再也无须怕了,等这次回家,他就力劝堂姐与那人和离。

心中这样打算着,杨辞不知不觉排到了前面。

兰梦诗拿出一个粽子,递给眼前的书生,却见他神游天外,根本没接过去。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呢,兰梦诗于是道:“这位公子,劳烦拿一下粽子。”

闻言,杨辞猛然回神,见到站在面前的姑娘,蓦地红了脸,他立刻伸手去接粽子,却忘了手里还拿着书籍,啪的一声,手里的书全都掉到地上,他又慌张去拾书,那副六神无主的模样,引得周围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兰梦诗也忍不住笑了一下,不过她要分的粽子那么多,也没工夫注意这么一个书生,于是等书生拾起书籍拿走粽子,她又忙活了起来。

兰梦诗发粽子发得起劲,却不晓得,刚刚那一幕完全被坐在对面茶楼上的皇帝陛下看在了眼里。

昨日姚燕燕带着永安宫所有人,包了一整天的粽子。并在端午节这日早上,让人将所有粽子都煮好,用五只大木桶装着,送到了兴文馆门前。正好过节放假,皇帝陛下就带着娘子和三个娃娃,一起出来看看,在姚燕燕带着算盘和周周喝茶的功夫,皇帝陛下站在窗边一瞧,就眼睛一亮,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见那书生拿了粽子后,还躲在角落里盯着兰梦诗瞧,他忙把姚燕燕拉了过来,指着那名书生道:“娘子你瞧。”

姚燕燕看出门道来,不由看向陛下,“陛下的意思是……把梦诗配给这书生?”姚燕燕打量了那书生许久,见他躲在角落里有些畏畏缩缩的模样,很不满意。兰梦诗在她身边呆了那么久,姚燕燕自然希望给她配个高官或者大将军,那个书生……瞧着并无出挑的地方。怎么配得上她家梦诗?

皇帝陛下则道:“身份地位都是虚的,那书生瞧着是真心喜爱兰梦诗的,不失为一门好姻缘啊!再者,兰梦诗都十八了,再拖下去就成老姑娘了。”

姚燕燕反驳道:“我们梦诗是好姑娘,多少岁都不愁嫁的!”话是这么说,不过十八岁真不好再拖下去了。不过那书生瞧着衣着朴素,不像家里有钱有势的,姚燕燕打死也不能让兰梦诗嫁到穷人家里吃苦!

皇帝陛下看出她的顾虑,说道:“那书生是今年参考的举子,若是能一举中第,也算是个贤才。如此,配给兰梦诗正好。”

姚燕燕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只说道:“等他考中再说吧!我得先问问梦诗是怎么想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