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科生表白指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0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这让秦湛很高兴,甚至觉得天气都变得晴朗了。

爷爷教导他念书,教导他做人,教导他认识节气变化,教导他领略山河风光。

爷爷没有过多的和他解释,只是每年会带着他旅行。

在他十二岁之前的岁月里,他就同这位老人一起,从南方走到北方,从春季走到冬季,看过许许多多的人,见过许许多多的事,也游赏过绮丽美景,壮丽河山。

去的地方多了,秦湛也就知道的多了,他开始明白,不是每一对夫妻都会恩爱,也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倾注全部的爱。很幸运的是,他还有一个爱他的老人。

十二岁那年的四月,爷爷带他去云南香格里拉,拜访神秘的雪山,进而入藏,瞻仰布达拉宫。

在丽江的酒店入住时,店主告诉他们:“若能等到云雾退散,看到霞光掩映中的梅里十三峰,会幸运一整年。”这是香格里拉的传言,每一个藏民都很相信,秦湛的爷爷也很相信,于是他想带秦湛去看山。

酒店离荒凉贫困的山区很远,站在突起的山坳上远眺,梅里雪山始终被云雾遮挡,白茫茫一片。

秦湛不想去看,他不相信这样的传闻,因为他从未被幸运女神眷顾。

但爷爷很期待,皱纹密布的脸上甚至泛起了红润,眼神里闪着光芒。

爷爷找了一名有经验的导游,带着他们去看雪山。

沿途经过214国道,这是滇藏公路的一条,建设过程中花费人力物力庞大。

车子停在飞来寺,这里距离德钦县城约有8公里,正对着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这是观看梅里雪山的绝佳位置,也是摄影爱好者拍摄日照金山的理想平台。

这时候还是夜色朦胧,天际的启明星悬于高空。

导游开着车灯,由于空气清新,灯光照射不出一丝的灰尘。趁着等待日出的功夫,导游和他们介绍起太子十三峰,从山峰名字到其中传言,一项项娓娓道来。

导游讲到1991年1月4日,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队员在攀登梅里雪山过程中不幸遇难的故事,海拔六千七百米四十米的主峰夺取了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的性命,这为本就传奇的雪山添上了一丝神秘的气息。藏民们也就愈加信奉自己的神山,之后出台政策,出于宗教保护,梅里雪山主峰禁止攀登。卡瓦博格峰成为了一座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导游把登山队员遇难的过程描绘地很是生动,讲到危险之处,更是压低了声音。

秦湛并没有多大兴趣,转身打开车门,下车。

这一年里,他和爷爷很幸运地看到了云雾退散,日出时分,金色的光芒遍洒雪峰,白雪又将光线反射回天际,交织成为一幅动人的景象。

但神山并没有按照传说,赐予他该有的幸运。

从布达拉宫返回京城,爷爷患病住院,他被父母送往美国求学。

这是一家人极其罕见的意见统一。

外公是一位科学家,早年间也曾留洋,自然希望秦湛能学有所成,将来回到祖国;爷爷则希望他能够在自由的无压迫的环境中成长。

秦湛在医院里看过爷爷之后,只身横跨太平洋,去向彼岸。

秦湛去看爷爷的时候,爷爷没有苏醒,鼻腔中插着呼吸管,手指无意识地低垂。他头上的白发已经很多了,稀稀疏疏地散落在蓝白条纹的枕头上,脸上皱纹愈发深了,像是伤痕累累的树皮。

他就像是一棵树,经历过寒暑易节,岁月轮回,终于要枯萎了。秦湛这样想。

去往美国求学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秦湛来说是这样。

周遭的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陌生,就连食物也变得面目全非。

但他很努力地在学习,因为每天晚上,他会和爷爷打上一个电话,告诉爷爷,他变得有多么优秀。越洋电话像是一条线,一头系着他,一头系着他爷爷,似乎只是听见彼此的呼吸,就会觉得慰藉。

这时候他开始感谢父母,给了他一颗相当聪慧的大脑,他很快从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甚至在典礼上,代表全体学生发言。也就在中学时代,他开始研究物理,物理让他知道,一切事物,都有迹可循。外壳在变,但核心不变。

十五岁那年,秦湛又一次在春节返家,一家人会在这时候聚在一起。

同往年一样,他们会拍一张全家福,洗出来后,每人都有一份。

爷爷在秦湛的照片背后写上了“新年快乐”几个字,并和他一起上街,买了一个相框。

爷爷的精神状态超乎寻常的好,嗓门都变得大声了,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

这一年冬天最冷的时候,爷爷离开人间。

秦湛刚好十五岁,爷爷就刚好七十五岁,他们生于同一天,注定是要成为一家人的。

秦湛在那一天,流了一晚上的眼泪。

律师接受委托,宣布遗嘱,秦湛得到了全部,从名下房产到古董文物,以及总公司的股份。

这个老人把他一生奋斗所得的财富转让给了孙子。

母亲忽然对他嘘寒问暖,父亲开始劝说他回国读书,之后接手他的事业。

秦湛觉得很可笑。

他在大年初十的夜晚再度离开。这是爷爷给他看好的日子,黄历上说,初十宜远行。

这一次,他只带走了一个相框,照片上是笑意融融的一家人。

他在登机的时候也看到了天上的月亮,还没到满月,但月色也是明媚的。秦湛却觉得孤独感恍然之间袭来,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陪伴他,和他打电话了,隔着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两块土地上,唯一相同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

回到美国后,他辞去了家里的管家,换了一套公寓,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

他变得更努力,用大部头的书籍麻痹自己,图书馆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会有人说话。

他的记忆从此变成了黑白,像是原野被冰川覆盖,一夕之间,物种灭绝。

有得必有失。

得益于他心无旁骛的学习,十八岁那年,他参加全美科技大赛,获得头名,评委中不乏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其中一名更是功绩赫赫,是当今物理学界的高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