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啥?好事呢!”
谁想婆婆听说今天有考试,也悄悄抱着孩子来了。此时方站出来,硬给她戴在头上,骄傲得不得了。
有个聪明的小媳妇,日后保管能把孩子教好。
可不是么?
一群婶婶阿婆,纷纷恭喜。
而得了大红花的,大半还是十来岁的孩子。
这年纪不是不大不小,知道学习,记性又好,确实学得快。
令人意外的是,得奖的女孩也有六七个,这其实是个很高的比例了。
因为女孩来得本就少,因为少,她们还特别抱团。自觉组了小队,相互监督,特别用功。
好些百姓看着眼热,尤其听那小媳妇的婆婆,骄傲的说。
“……你们呀,都别这么死脑筋,那郡主不也是个女娃娃么?她怎么就能读书,还能写这么好的字儿?我们这样人家虽不敢去比郡主,但家里哪个孩子灵光,心里能没点数?
就说我家吧,与其让我那榆木疙瘩的儿子来学,十个字儿认不到两个。还不如让他在家干活,换媳妇来呢。
别看我如今有了孙儿,日后有了孙女也是一样,聪明的尽可来多学学。女娃娃又怎么了?学好了一样能帮衬全家。横竖不要钱,不过少做会子家务活罢了,心疼什么?要是孙女出息了,哪个婆家能不爱惜?将来她嫁出去能立得住,回头女婿才肯帮衬着娘家呢。否则只会憨吃傻做,谁还当你是根葱呢?”
话糙理不糙。
那些有女儿的便开始琢磨,下一次开班是不是也叫她们来学学?
别的地方还要抽签轮换下去教学,到底寿城占了地利之便,年年都能学呢。
听说年后还有机会学农活,学纺织,但因名额有限,都得先上过识字班的才能报名。
这样看来,还是都来学学的好。
等着这些得了嘉奖的孩子们回家,新的一轮热议,又在各个街坊巷子里传开。
于是,重男轻女的风气改变,便也在缓慢,不动声色的进行之中。
那一边,学堂结业之后,来参加义诊的人流却是不减反增。
如今除了士兵,更多的是外地闻风赶来的百姓们。
时近年关,来府城办年货,走亲戚的都多,就顺便把病看了。
看书馆这里人手不足,好些士兵轮到来看病时,索性义务帮忙值守,维持起秩序。
胡太医他们也是加班加点,十分辛苦。每天干脆都不回去了,吃住全在医馆里。
还不等许惜颜来安排,附近百姓就自发给他们送起饭菜。有些开酒楼的,索性把厨子都一并派来了,架起大锅,现做现吃,特别热乎。
萧长魁才要推辞,人家就说了。
“……之前想捐钱,郡主也给辞了,如今就让我等略尽一份心力吧。都是寿城百姓,哪好意思总是白受郡主恩惠?要是不受,那就是瞧不起我等商户人家。那我们也不敢多留,就此回去了。”
如此,还真推辞不得了。
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地方,让这些商户们自商量着,轮流给大夫们做起一日三餐。花样百出,各出绝技,十分尽心。
许惜颜听了,只吩咐人送去炭火铺盖,并给大夫们安顿了住处。好歹要轮换休息一下,别累坏了。
并让原在书馆打杂的那些百姓,继续过去照顾,工钱照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