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盛宠之名门医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7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这家真是一穷二白,厨房就在门口,隔着个带着补丁的帘子,灰突突的,看不出原有的颜色,里面就是内室。

一个满脸通红的小娃躺在床上,呼出来的都是热气。

“还好,只是感染了风寒。”

内室的温度更冷,墙壁的裂缝都有风,这房子不能住人,不然夜里温度低,小娃又要受风了。

高热还未退,如果不能及时退热,烧出肺炎,恐怕以时下的医书,很难治愈。

“杨伯,今儿你带着孙子到我家住一宿吧。”

二栓子很快抱着稻草进门,这破房子,能修补好也要几天的工夫,他担心再度下雪。

“那怎么行,你家就一间房,还得住你媳妇和娃呢。”

杨伯连连摆手,他不想麻烦二栓子,如今人人自危,能借来一袋子米,他已经很感激了。

“让我媳妇带着娃回娘家住两天,那边房子应该还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让莫颜知晓附近的情况。

事发突然,张举带着衙门的官员到另一条街道救急,估摸晚些时候会有官差和大户人家下人来施粥。

贫民区的条件太差,今夜能不能挺过去都是问题,莫颜得想个法子,不能再有人被冻死。

一路上,流言她听到一些,对于有心人把一切推到皇叔大人身上,莫颜相当愤慨。

万俟玉翎则不同,始终表情都是淡淡的。

杨伯的小孙子没大碍,但是不能在这破屋子内了,莫颜提议到二栓子家休息会。

“又麻烦你。”

杨伯对此很不好意思,马上到午时,他得给孙子熬点米粥。家家户户都缺柴火,他断不能再占二栓子的便宜。

“杨伯,你说啥客气话呢,都是左邻右舍住着,谁有事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二栓子为人仗义,莫颜觉得这个人的性子不错,难得的是,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情况下还能主动帮助无亲无故的人。

莫颜喂了小娃一颗药丸,小娃吃了后,半个时辰就退了烧,杨伯千恩万谢,跪地磕头,被她阻止。

“家家户户都是这个情况,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莫颜和众人闲聊几句,道,“实不相瞒,我夫妻二人想为腹中的胎儿祈福,原想着去寺庙捐香油银子。”

与其把银子捐献给佛祖,还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

实实在在的事,莫颜言语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城北遭灾的百姓有不少,莫颜想做好事,却不打算从头帮到底,若是替这些人盖房子,难免养成他们不劳而获的心里。

穷不可怕,怕的是,把别人对自己的施舍,作为理所当然。

可若不盖房,这些人到哪里去住?或许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两位善心人,其实,我们只缺一些稻草和炭火。”

房子上盖上厚厚的稻草,用砖头压着,勉强能挺过去,只要不下这么大的雪,冬天能安然度过。

今年冬日骤冷,杨伯活了五十多岁,也只遭遇过两次这样的气候,而前一次,京都发生雪灾,朝廷处理耽搁了时日,冻死不少百姓。

杨伯所言应该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场灾难,史书上记载过,当年京兆尹不作为,怕丢了乌纱帽,刻意地隐瞒实情。

最后京都冻死不少人,每隔几天都有人家发丧,官员们上早朝的路上发现此事,赶忙上奏,可那个时候,灾情到控制不住的地步。

皇上大怒,当即把京兆尹扔到天牢,又派出户部的官员赈灾,京都被大雪覆盖,房子倒塌的不在少数。

“那次的大雪有一米多深,在雪里走,只能露出肩膀以上。”

杨伯回忆起来,朝中派人安排了棚子施粥,可百姓们想要去施粥地点很难,距离远的只得作罢。

京都周围的近郊,不缺柴火,有靠砍柴为生的樵夫带路,运送柴火又成了难点。

“夫人,如果能租借来几辆牛车就好了。”

车马行有租车的,价格不便宜,他们出不起这个银钱,二栓子提出后,很是惭愧。

他们也能背着,但是周围住的多半是老弱病残的人家,砍柴不费大气力,却运不回来。

莫颜点点头,心里又高看二栓子几分。

他们并不等着坐享其成,这点很好。以莫颜的能力,完全可通知官差给每家送上柴禾。

“牛车马车就交给我,你把周围缺柴火的人家聚集下。”

下晌时分,阳光被乌云笼罩,天灰蒙蒙的。

冷风如刀割一般,莫颜站在城北一处小院,望着远处的天际发呆。

难道说,又要下雪了吗?

墨紫去了京兆尹衙门,张举得知莫颜的意思,立刻派了几十辆牛车,拉着男女老少到最近的地界砍柴禾。

衙门的官差们不闲着,挨家挨户地走访,帮着百姓们修补房屋。

道路两侧设立几个施粥的地点,早有人到此处排队。百姓们手里托着碗,碗中的冒着热气的粥,很快变得冰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