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年代文中过日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9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个大课题就是主板集成。

小的课题更多,有计算机减重、键盘的研究等等。

所以还是缺人。

只能让那些教授再帮忙介绍。

怎么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挣外快机会。

而且出了成果,专利肯定归公司,但是那些论文还是属于各个教授的,也就是说,名归他们。

因为这种规定,又招了不少“科研人”。

但是全职的真心可怜。

只有五位从黑河带来的计算机专业的中专生,在科研室打下手的。

不过柳宵很重视他们,让他们抓住机会,好好和教授们学习。

大课题研究不了,那就从小的开始。

柳宵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还提出了丰厚的资金奖励。

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一些科技企业,把利润的百分之十投入研发就很不错了。

红宵倒好,直接百分之五十。

另外一半用来扩大生产线。

银行还款老板在自掏腰包(用黑河那边的利润)。

没见过这么开公司的。

也因为这样,红宵ai20ai30很快面试。

计算机得到很大优化。

进一步占领市场。

柳宵甚至用房地产公司盈利分红投到红宵科技公司,增加研发费用。

就这么不计成本的投入,红宵在九十年代成了国内计算机的著名品牌。

而且能跟紧国际步伐。

不被落伍。

这是很不容易的。

九十年中期,红宵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稳稳的第一了。

柳宵和宋红米都很高兴,第一步算是稳了。

“老公,我准备投资了。”宋红米决定投资一些网络企业。

两个马爸爸必然不会放过,还有三六零、某浪都要投。

她投资不为了管理权,没那么多的精力,只为了以后的高额回报,然后再将钱投入研发。

“这块你全权负责。红米,你说我去国外招聘如何。”他简直是求贤若渴啊。

国内对于私企还不太认可,即使红宵开高薪,绝大多数人也不愿意过来。

他又不是什么人都收,他需要顶尖的人才。

所以研发中心缺人,太缺人了。

苏联那边解体之后,几个国家经济衰退、动荡,正是挖人的好时候。

他已经托人联系几位相关专家了,对方也很有意向,他准备亲自去请。

宋红米比划着,“可以。不过要注意安全,去俄罗斯?”

“主要是那儿,还有乌克兰。”先去这两个国家。

“我陪你,空间有□□。”宋红米怕不安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