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溯留文艺时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零八章 天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因为跟马克·李维约好了要聊一聊他的小说,所以于东加快了给读者们签名的速度。

只是可怜了后面的读者们,本来排了老长的队,还想着像前面的人一样能够跟yu聊上两句,或者能幸运地拿到一个特签。

不过读者的数量有些超过于东的想象,一开始感觉没多少人,但是签到后面,排着的队伍好像并没有怎么减少,甚至有增多的迹象。

整个上午过去,余桦他们那边全都已经结束了,只有于东这里还排了不少人。

余桦闲来无事,帮于东数了数,到了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还有两百三十多人排队。

等于东简单地吃过午饭,再回来时,排队的人更多了一些,余桦又数了数,已经有两百六十多人了。

这种场面于东见得多了,二话没说撸起袖子又开始了签名。

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多钟,于东才终于把排在他面前的队伍清干净。

他这边刚结束,文学节的负责人就跑来告诉他们,尽量不要走远,晚上还有个露营活动,到时候现场还会有人表演节目,十分精彩,不容错过。

看得出来,这个负责人对文学节第一天的情况非常满意,据于东他们随行的翻译人员说,其实今年的圣马洛文学节办得不太好,出了不少意外,邀请的一些知名作家都没来。

幸好于东最终来了,给他们救了场。

至于他们说的晚上的露营活动,于东他们也没当回事。毕竟文学节办得这么简陋,晚上的活动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十分精彩,不容错过”这八个字压根就没进到于东他们耳朵里。

等到负责人走后,于东先在帐篷里面看了看,没找到马克·李维,然后又跑到帐篷外面,马克·李维就站在帐篷门口侧边。

“让你久等了,马克·李维。”于东笑着说道。

马克·李维推了推眼睛,笑道:“没有,没有,你还能记得我,证明我的等待是值得的。”

于东哈哈一笑,“难道你觉得我的脑袋存不下几个小时前的记忆么?你或许还不了解,我只要碰到谁在写作,都会很感兴趣。”

这一点于东说的是真的,他并不仅仅因为对方是马克·李维才会表现出这样的兴趣。事实上,不管在哪里,只要他听谁说自己在写作,都会对对方的作品产生兴趣。

譬如之前在饭店里面碰到的那个小学生莫为,他现在偶尔路过的时候还会进去看看那小子。

于东跟马克·李维说话用的是英语,在场的只有王晓波还有毕飞雨能够听得明白,王晓波好奇道:“于东,这位是?”

他们没见到之前的情况,还以为马克·李维也是来参加文学节的作家,要么就是来这里寻找机会的人。

在这样的场合,不乏一些自认很有才华却得不到赏识的不知名作家,他们来到这里,往往会向一些文学界或者出版界比较出名的人兜售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这个千里马能够找到伯乐。

当然了,这类人的才华往往还达不到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个水平,所以常常会碰壁。

于东笑着解释道:“这位是马克·李维,刚才来找我签名的一个读者,我跟他聊了聊,听说他在写一本小说,我挺感兴趣的,所以让他留下来等我。”

听于东这么说,其他几人也都没当回事。【1】 【6】 【6】 【小】 【说】

莫言调侃道:“老板就是老板,到哪儿都不忘了招揽人才啊。”

毕飞雨笑道:“行,那你们两个先聊,我们几个去附近转转,王硕说南边有一个小湖泊,那里风景挺好的。”

于东点点头:“好,一会儿我去找你们。”

等他们几个走了之后,于东笑着看向马克·李维:“走吧,我们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聊聊。”

说着,他朝四周看了看,找到一个遮阳伞,下面正好有两把椅子。

“走,我们去那儿。”

到了遮阳伞底下,于东先是靠在一起上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

虽然已经坐了大半天,但是这样靠在椅子上坐着要舒服很多。到这时候他才有时间来欣赏文学节驻地附近的景色,毕飞雨他们说的那个湖泊其实并不远,从于东现在坐的位置隐约能够看到一点湖面的反光。

隔着一片小树林,阳光照在湖面上经过折射再通过树林的缝隙来到于东他们的眼前。

“圣马洛的风景确实不错啊。”于东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马克·李维推了推眼镜,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这个地方距离圣马洛海湾已经不远了,沿着我们后面的这条路往西走五公里,就能看到圣马洛海湾,海湾每天有高达十多米的潮汐落差以及强劲的北大西洋洋流,不但确保了海水的……”

于东挑了挑眉毛,看着马克·李维,等他说了一长串地理知识之后,笑道:“你以前是学地理的么?”

“不是,我之前学的是计算机和管理,现在从事建筑设计行业。”

其实看到马克·李维一本正经的样子,于东倒是挺意外的。

他接触马克·李维的小说比较迟,第一本还是《偷影子的人》,相对于马克·李维的其他小说,这本书在世界范围传播得更加广。

马克·李维的小说总是透露着一种柔和与纠结,行文风格给人一种少女心事的感觉,喜欢他的人会说他的小说非常温柔,治愈,如果不喜欢,则会认为太过矫情。

但是马克·李维本人看起来倒更像是个标准的理工科技术人员,一举一动都很规范,甚至看起来都不太像是法国人。

当然了,这种类似的反差于东见过太多,余桦他们几个身上多多少有这种情况存在。

谷隗</span>于东把目光从马克·李维身上挪开,重新投向树林那边的湖面,“跟我说说你的小说吧,马克,它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马克·李维已经为了这一刻准备了半天的时间,之前也组织了很多次语言,想着如何才能最快地吸引到yu,但是当此时yu问他时,他却完全忘了自己之前组织的那些话,开始了他有些冗长的叙述。

“在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某一个清晨,劳伦从自己的羽绒被里钻出来,她是旧金山纪念医院的实习医生……”

于东也没想到,马克·李维叙述竟然会这么精细,甚至可以算得上一篇短篇小说了。

但是于东并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他叙说。

此时,于东也能确定,马克·李维所说的那部还未完成的小说,就是他的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它本质上是一部鬼怪小说,女主角是个住院实习医生,因为车祸住进了自己就职的医院,她的身体没治好,但是却灵魂出窍回到了自己之前住的房子里,而那个房子已经有新的人住了进去。

男主是个建筑设计师,就是他搬到了女主之前住的公寓里面,他发现了女主,并且只有他才能看到女主。

马克·李维的作品,经常会出现这种比较灵异的事件,像是他的《偷影子的人》,主角的特殊能力就是能够偷别人的影子然后知道别人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等到马克·李维讲完了自己的小说之后,于东点点头,笑着说道:“很不错的一个故事,我还注意到,男主角是个建筑设计师。”

马克·李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确实用了我自己的经验。”

“嗯,作家总是需要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每个人都一样。这部小说你写了多少了?”于东问道。

“已经写了三分之二……或许,应该有四分之三,其实我也没办法确定,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到哪里结束。我的姐姐是一个编剧,她告诉我说,想要写好一部小说,应该在写之前就能够确定自己要从哪儿开始,又从哪儿结束,但是我似乎没有这个能力,总是写着写着就出现了偏移,写之前想的东西经常会发生变化。”

对于马克·李维这样的疑惑,于东很能够理解,至于他姐姐说的那些话,有些道理,但却不完全对。剧本跟小说在形式上也不太一样,小说除了本身的框架之外,还要填充很多东西,甚至很多时候,框架都不重要,反而是填充的那些东西更加重要。

譬如马克·李维的这部小说,从故事梗概上来看,精彩么?或许还算有些趣味。但是单单看它的这个故事梗概,就确定这本书会受到欢迎么?未必。

像这样的奇思妙想,深空中文网上那些网友们每天都能编出来不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