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档电视节目里面邀请了马特·达蒙、马修·麦康纳以及克里斯汀娜·阿奎莱纳做嘉宾,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这句话是nbc《柯南·欧布莱恩脱口秀》节目导演霍华德说的,听起来有点酸,仿佛在说《我是大侦探》的成功不是因为节目本身精彩,而是因为请了有名的嘉宾。
霍华德为什么这么说,并不仅仅是出于同行的嫉妒,他制作的节目《柯南·欧布莱恩脱口秀》原本应该是《大卫深夜脱口秀》,不过《大卫深夜脱口秀》的主持人大卫莱特曼1993年带着自己的一班人马转投去了cbs。
为了把《大卫深夜脱口秀》的空档给接下来,nbc就请了当时还是个新人的柯南·欧布莱恩做了个新节目《柯南·欧布莱恩脱口秀》。
这几年过去,柯南·欧布莱恩终于算是慢慢把节目给做起来,但是人又忽然跑了,而柯南·欧布莱恩转投的新地方就是《我是大侦探》制作组。
这种挖角行为自然是刺激到了霍华德,所以《我是大侦探》播出之后,他在公开场合酸上几句实属正常。
不过霍华德的话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大侦探》的收视率确实很不错。
《我是大侦探》才上第一期,就吸引了三百多万观众观看,挤进了当日播出的节目前三。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这种新颖的节目形式大获好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周的收视率肯定还要更高。
见到如此情况,abc那边既高兴又后悔。
自己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高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他们后悔的则是一开始没有直接把节目给买断,反而跟雨花公司签署了类似对赌的阶梯分成协议,《我是大明星》的收视率越高,他们所需要支付雨花公司的分成就越高,按照现在这种情况,他们需要支付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赌协议这种东西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他们现在是少赚了,但前期也少承担了很多风险,雨花公司现在赚得多也是因为之前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当然,现在他们也不能过于乐观,nbc霍华德的话虽然很酸,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三百多万观众里面肯定有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冲着马修·麦康纳他们几个重磅嘉宾来的。
但马修·麦康纳他们几个并不是固定嘉宾。
这档节目每期的人员计划是在六个到八个,除了五个固定嘉宾之外,还会请一到三个流动嘉宾,而马修·麦康纳他们三个就属于是流动嘉宾。
三人中,马修·麦康纳待的时间最短,下一期节目结束之后他就会离开,马特·达蒙会多待一期,只有克里斯汀娜·阿奎莱拉待的时间长一点,她会待到第六期结束才离开。
所以,在下一期节目结束之后他们就要面临考验,会否有人因为马修·麦康纳他们的离开而放弃节目。
当然,马修·麦康纳他们离开之后,也会有其他明星补上来,只不过未必会有马修·麦康纳他们这么火。
虽然深空公司有能力邀请更多大牌明星过来,但是他们不会这样做,一则是成本太高,即便是深空自己签的艺人也不可能过来做慈善,该给的酬劳一分都不能少,二则,一档节目如果太依赖大牌明星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靠节目内容取胜。
最好的情况是,这档节目不仅仅不需要大牌明星来撑场面,而且还能帮忙造星。
深空公司现在造星的手段还是太单一了,如果能够拓展一个造星的渠道,那对深空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
事实上,除了雨花公司拍摄的《我是大侦探》之外,深空娱乐自己也正在制作一档节目。
也就是今天二月底的事情,当时斯汀夫妇忽然找到吉米,说他们接触到一档综艺节目,有意向投资,询问吉米这档节目是否有价值。
自从斯汀夫妇跟深空公司在《两杆大烟枪》这部电影的合作上大获成功之后,斯汀夫妇就经常找吉米咨询投资方面的事情,有时候是单纯询问,有时候则是希望从吉米这里拉点投资。
但斯汀夫妇的投资眼光并不太好,他们找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那种无人问津的,因为这种项目投入少,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但吉米知道,投资这种事情,对大部分人来说以小博大并不是常态。很多项目不是说不可能成功,只不过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完全没有必要去拼。
因此斯汀夫妇找到吉米的时候,吉米不太当回事情,他觉得斯汀他们可能又是找到了什么没价值的项目。
其实斯汀接触到这个项目跟深空公司也有关系,这个项目是英国金牌制作人西蒙·福勒想要做的,而西蒙·福勒又是辣妹组合中维多利亚的制作人。
维多利亚的丈夫大卫·贝克汉姆是英超俱乐部曼联的当家球星,曼联又刚刚被深空公司收购没多久。
斯汀跟西蒙·福勒本来就认识,加上有了深空这层关系,所以西蒙·福勒有了想法之后就找到了斯汀,想要通过斯汀来跟深空联系。
本来西蒙·福勒还想过找贝克汉姆坐中间人的,但想来想去还是感觉不合适,最终选择了斯汀。
看了节目计划之后,吉米倒是沉默起来。
斯汀他们这次看中的是一档唱歌节目,节目内容就是几个评委走遍全国各个城市,面试年轻的孩子们,然后从中选拔出歌唱明星来。
别的不说,至少这次斯汀找的项目跟他自身的专业还是有关系的。
斯汀认为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噱头的,但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歌唱明星,如果不能,那这个节目最终将会一场闹剧。
不过吉米的看法跟斯汀不一样,他根本不在乎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明星,这个世界上不乏有实力的年轻人,即便普通人中没有,那些音乐学院里面也能找到。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找不到真正的明星,也是可以造星的。
只要候选人在节目中慢慢从普通人变成大明星,就能够吸引到观众们。
所以,吉米认为,这档节目是否好看,并不取决于能否找到真正的明星,而是取决于节目的编排。
编排,编排,既有编,又有排。
编排的目的,就是撩动观众的情绪,这也是吉米的拿手好戏。
当年于东刚刚进军美国的时候,吉米就帮于东编过很多故事,最经典的,就是于东被签证官为难最终“打脸”的故事,这个故事现在还在流传,而且衍生出来好些个版本。
有时候于东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人把这个故事当真的一样往外说。
不仅仅是于东,深空系的,不论是作家、演员还是歌手,基本上都有一些奇闻轶事在身上,越出名的就越多。
当然,这些故事也不完全是假的,有些故事还是有真实性的。
编故事是吉米一贯的捧人方式,所以看到这个唱歌比赛节目的企划时,他脑海中第一个想的不是要找出多会唱歌的,而是要找出有卖点的。
就说个现成的例子,他们深空音乐现在的王牌周杰仑,他的音乐当然好,但他现在在全球这么受欢迎仅仅是音乐好么?当然不是。
周杰仑第一张专辑虽然在欧美收获了一批粉丝,但还算不上大火,在大部分人眼中只不过是个还不错的新人歌手而已。
但是当深空公司开始发力,着重挖掘他个人背后的故事做宣传,特别是那个“yu夫妇在餐厅发现天才音乐人周杰仑”的文案出来之后,他才真正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周杰伦的个人故事有虚构的成分,但他本身的个性跟经历就比较有特色,所以宣传起来也很简单。
吉米还特意拿着斯汀的企划去跟于东聊了聊,当于东得知吉米的计划之后,并没有给出任何意见,只是别有意味地笑了笑,让吉米放手去做就行。
跟于东聊过之后,吉米就跟斯汀以及西蒙·福勒见了一面,然后就把事情敲定了。
原本在西蒙·福勒的计划中,这个节目只在英国做,毕竟他对这个节目是否能够成功也不是特别有信心。
但是吉米敲定合作之后,直接双管齐下,这边英国的节目开始行动之后,美国这边的节目也开始筹划了。
现在英国那边的《流行偶像》已经在进行海选了,而美国这边也已经发起报名。
英国那边的报名情况非常火爆,到了截止日期之前已经有十一万六千三百多人提交了报名申请,不过吉米他们都知道,这十一万六千多人里面肯定有大量滥竽充数的存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