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梦回客家之秦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十二章 修筑驰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家很快就处理好车祸,幸好损失不算很大。刘邦和萧何有事急着要赶沛县去,吕文把自家的马车给了一辆萧何和刘邦。萧何非常感激让吕太公的有时间到沛县来作客,并与李唐山和赵佗一一告别。

马队很顺利到达宝鸡,李唐山与吕雉相约工作完成后再来找吕雉,吕文把吕雉母女送回娘家后。

宝鸡就是暗度陈仓的陈仓,古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肇始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极其灿烂和辉煌的文化积淀。宝鸡作为华夏文明的祖源地其历史地位之崇高,文化传承之奥妙的独异秉性在全国都有着必须正视的影响力。古陈仓也是一片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文学热土,古往今来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学重镇。《诗经》,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就诞生在这充满智慧和深厚文化积蕴的历史圣地;《汉书》、织锦回文诗,这些哙炙人口的巅峰之作,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无以伦比的重要影响;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这些灿若星河的文学泰斗都在古陈仓这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学沃土上留下了代代相传的名篇佳作,使这片神奇的大地侵润着泽被大众,惠及百姓的艺术灵性。

李唐山、赵佗和吕文很快投入现场工作。秦始皇出行路线暂定从咸阳出发,西行经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北地郡(今宁夏和甘肃东部),直达泾水上游的鸡头山(今甘肃平凉西),然后过回中(今甘肃平凉北),回到咸阳。

宝鸡的“姜氏城“拜炎帝是必不可少的。炎帝当年渭水河畔耕医琴织。炎帝修火之利、以火德王,教民稼耕,遍尝百草、始作衣裳,融合华夏、凝聚四方。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开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奠定了基础。炎帝的发明和创造,表现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造福于民、自强不息的创业和奉献精神。

特别对李唐山这些海外客家对炎帝的感情更深厚,李唐山就听说过炎帝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最末一个月为腊月。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中,要对神灵进行祭祀,以感谢神灵这一年来的庇护,并祈望下一年的风调雨顺。在炎帝死后,腊祭逐渐变成了八腊之祭,但同样表达了民众对农业丰收的祈祷。

官方对炎帝的祭祀,最早始于黄帝。《路史》中记载:“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辘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楠,守其先雯,以奉神农之祀。”

出巡的路线已经规划后,准备修筑道路的事宜。

李唐山借鉴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一些标准,规定驰道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都要种上树,又防风又美观。李唐山特别考虑到现代高速公路节假日经常造成堵车的经历,加上秦国老百姓大部分使用慢速交通工具,将会大大制约驰道高速化特点,专门规定驰道为皇帝出巡时和和军事用途专用的车道,一旦出现战争则驰道也可以作为物资运输的补给线,使得军需物品能快速、安全的运抵前线。

李唐山借鉴现代马路建设经验和结合秦国实际情况,和赵佗、吕文商量后做出初步方案呈给了秦皇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四周呈散射形状分布。原来李唐山打算借鉴中国高铁的经验来做一条铁路,发现以泰国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连一公里都修不出来。那些穿越小说男主角回到古代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大改变历史的行程,李唐山发现一切都想象来得更复杂,理论基础、工艺水平、采矿和冶炼技术和民众的接受程度根本决定不可能发生现代科技在古代运用的情况,都是夸张想象,只可能改变很小一部分的人。

秦皇帝非常满意李唐山他们建设方案,李唐山也开心能够参与到中国古代最一条国道的建设。这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李唐山作驰道总指挥带赵佗大搞经济建设,又借助李斯的车同轨的政策。李唐山考虑到古代的公路建设没有必须水泥,只在泥公路和加一下小石子或者沙子。土路硬度很差,所以制定车辆标准,每辆车的两车轴间距离相同,当时大多为两轮车。李唐山根据不同用途其设计了不同车辆,有的适于载重,有的利于速行,有的轻便舒适。也有灵活适用的独轮车和稳定性强、载重量大的四轮车等。李唐山还在车轴上加铁圈,使铁与铁相磨,并在其间加上油脂润滑,不仅增强了车轮的牢固性,减少了车轴承的摩擦力,一切以方便交通为考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