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功夫之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9章 《射雕》宣传全攻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港人曾自嘲是“经济动物”,不问政治,只知赚钱享乐,这曾是众多香港人的写照。

如今不同了,“一国两制”对香港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与每一个香港人都休戚相关,不管你属于哪一个阶层,从事什么职业。

回归的话题,对香港社会各界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港民对政治的焦虑影响经济心态,经济心态影响投资信心,投资信心直击香港市场。

1982年下半年,一些对大陆信心不足的港商开始撤走,香港经济出现轻微幅度波动。

而香港电影届却异常的繁荣,82年的电影年产量比去年多了50多部,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的115部。

票房从最高的《a计划》到只有2500港元收入的《铁燕》,王小虎从中发现了一种焦虑不安和漂浮不定,别看电影市场表面呈现一副百花争鸣的盛装,但是背后却隐藏着难以化解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票房方面得到了最明显的印证,大家都在焦虑,迫切的需要发泄出来。

王小虎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到了80年代中期,冒险动作片和喜剧片、英雄片会受到港民的欢迎,说白了,就是观众们喜欢看,想在电影中缓解“回归”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恐慌。

所谓黄金时代凡是票房大卖的电影无不具备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种是强烈的浪子情结,浪子回头金不换,落叶归根比如《阿郎的故事》、《阿虎》等。

还有一种是孤独桀骜的个人英雄主义,代表作以《英雄本色》最为突出。

《英雄本色》的神髓不是在于暴力美学。而是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意或者无意的暗合了那个时代香港人那种朦胧模糊的某种心态。在《英雄本色》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盛行的时代,恰恰是香港人处于一种认知恐慌的时代--对于九七回归的前途莫测的恐慌,对于自己是英联邦人还是中国人的一种认知恐慌,对于港人的前途和集体形象和自身的价值认知的恐慌。

还有一种是排外的小人物主义,说的小人物如何在大环境中苦并着乐,代表人物就是周星驰了。

当然,成龙、洪金宝等七小福的作品则以更直接的用火爆惊险的动作成为最佳发泄对象,这也是七小福能在香港电影黄金十年岁月中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

10月底,邵逸夫邀请王小虎到单眼佬茶社喝茶,一见面就听六叔长吁短叹,大倒各种苦水,什么员工提议增加薪水,什么经常有人请假去看心理医生之类的。

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后,邵逸夫问:“小虎啊,现在任何一家企业都是麻烦不断,我怎么感觉你的协和国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啊?”

“怎么没有影响?”王小虎笑着一边给邵逸夫斟茶,一边说道:“只不过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应对方案,那时候我可不想六叔你家大业大,只好采取笨鸟先飞的策略一点点的向前赶。”

邵逸夫恍然大悟,想当初王小虎进入大陆的时候不止一次的邀请自己,但因自己对大陆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反而措施了一次次的机会,即便是两年前本想与协和国际合作,也因为刘家良的骄傲自大把事情办砸锅,再加上自己家里的母老虎发威,又把与协和在电视方面的合作彻底掐断。

六叔这才有点亡羊补牢的觉悟,苦笑着叹口气说:“真羡慕你的高瞻远瞩,连拍了三部既捞票房又投大陆高层口味的电影,哎,小虎,如果说六叔现在想搭上你的末班车,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六叔指的哪方面?”王小虎端起茶水喝了一小口,笑吟吟的说道:“是电影还是电视方面?”

“当然是电视了。”邵逸夫翻翻白眼嘟囔道:“你不是不知道我早就淡出电影圈了,连李翰祥也被我打发自组公司了。”

“李翰祥也自组了?”

王小虎一愣,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李翰祥会在近几年来推出《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两部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比较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两部电影也被大陆方面引进,成为继《少林寺》系列之后,又一批深受大陆人喜爱的电影。

到时候也会发生梁家辉因参演《垂帘听政》被台湾封杀的事情,从子梁家辉被搞的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哪个导演敢找他拍戏了。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廖公一封致蒋经国信彻底化解了这些矛盾,只不过化解的是协和国际,并非香港其他电影公司。

想到这些,王小虎心里直乐,恐怕届时梁家辉也会送上门来找自己帮忙吧?

邵逸夫可不知道王小虎凭借这条消息想起了很多前世的八卦,他只是点点头说:“电影方面我委实没有精力去做,只能让他们几个导演采取自组的方式,毕竟他们为邵氏打拼了十多年,我不能坑了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