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4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寇准没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够猖狂了,如今当了国公还了得,还不得爬到自己的头上来?

于是刘娥一党疯狂地在朝堂上找寇准的麻烦,一会儿说寇准德不配位,一会儿说寇准提拔人不按规矩来,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两方人马互相伤害着,没过多久,春闱将近。

宋朝重文抑武,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国家头等大事。

为了表示对文人的优待,所有考生取得进士身份后即得美仕,立刻走马上任成为新贵。没有钱也不要紧,无数豪商巨贾等着帮下捉婿,因此宋时文人中进士,等于一下子从泥腿子跨越阶级成为人上人。

这么重要的一场考试,主考官的人选,必定得慎之又慎。

宋朝极端厌恶大臣结党营私,不许主考官与考生以师生相称,恨不得考完试后考官考生互为陌路。

但人性总是趋利避害,考生想背靠大树好乘凉,考官想为以后考虑,要亲近新人,所以此风屡禁不止。

因此主考官的人选,必须得是一个刚正不阿、不蔓不枝的人才行。

要说宋仁宗朝的清官,赵受益首推一个包拯。

但包拯的着名战绩类似铡驸马铡国舅铡侄子等都得在宋仁宗成年之后才能进行,尤其是狸猫换太子一案,宋仁宗羽翼未丰,太后摄政的时期,即使包拯再刚正不阿,也不敢直接跟太后对上。

所以此时的包拯暂时还不知道在哪里猫着。

春闱的主考,最后定了另一个赵受益非常耳熟的人。

范仲淹。

一听到这个名字,赵受益条件反射地开始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无他,岳阳楼记此等传世名篇,耳熟能详。

但此时仍是天圣年间,庆历的年号还没出来,范仲淹也不可能因为庆历新政被贬出京,他甚至还没有进入朝堂的权力中枢,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官员。

此番主考能定下是他,也有几个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