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们看一些老电影。
看到里面的黄土路、低矮楼房,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似乎觉得这都是历史了,可以当成文物,只能够回忆了。
但实际上。
当你在摩天大楼里面,在用5g信号玩网游的时候。
有的村子还没有通电。
真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天色一黑,漆黑一片。
很多村子别说自来水了,连井水都没有。
想要喝水,只能走几里路,去河里挑水。
有的村子,全村都没有一台电视。
别说手机,连座机都没有。
全村里唯一的电器,就是老槐树上绑着的大扩音喇叭。
有的村子几乎与世隔绝。
山深路险。
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牛车。
就拿孟老馆长来说。
他感触最深的,是他去过的一个村子。
那个村子,其实已经不算是最贫困的了。
最起码,村民们的生计还是有保证的。
但孩子上学是一个大问题。
之前孩子都是在村里的小学上学。
村里的小学,是从前的一个祠堂改建的。
老师非常短缺。
因为这里条件太差,太偏僻。
没有正式的老师愿意来这里。
所以很多年,就靠着几个民办教师和一些支教的大学生在苦苦支撑。
所以这里的学生,想要学的多好,是不现实的。
后来,上面提出并校。
就是把一些乡村的学校撤销,让学生集中到镇里上课。
镇上学校的硬件条件更好,设施也更完备,老师的质量也相对提高。
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村里的学生从村里到镇上,没有公路,没有公交车,更没有校车。
只有山路,只能靠走。
大人要走三个小时。
孩子要走五个小时。
所以学生上学,凌晨三点出门。
摸着黑上学。
拿手电筒的都是少数。
多数还拿着火把。
等走到学校,已经八点了。
晚上放学回到家,就已经接近十一点了。
所以后来,村里的学生又只能回到祠堂上课了。
这只是贫困地区教育的一个缩影。
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孟老馆长看到的更多。
所以孟老馆长,从很早就开始帮这些落后地区的地方改善教育质量。
捐希望小学,捐校车,帮着修路,提供爱心午餐,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但这些都是默默的。
别说没有上电视、报纸大肆宣传。
就是连他的同事都不知道。
因为他是国内有名的地质专家,所以工资很高。
还经常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也有很多的经费补助。
加上专家的津贴,项目奖金,加上出了好几本学术著作。
所以说,孟老馆长的收入是很高的。
但他平时特别节俭。
成年就穿一件灰了吧唧的中山装。
破旧的皮鞋。
有一次开大会,孟老馆长上台发言。
结果鞋跟掉了,引起了哄堂大笑,这才换了新鞋。
眼镜断了一条腿,却舍不得换。
拿胶布缠上了。
单位食堂吃饭,一点荤菜都舍不得点。
天天吃青菜豆腐。
所以之前有人说,这老头是掉钱眼里了。
这么吝啬,太不符合他大专家的身份了。
直到几年前,博物馆搬家。
一个人在帮孟老馆长换办公室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大纸箱子弄散了。
从里边掉出来几百封感谢信。
都是他资助的孩子,帮助的农村学生写来的感谢信,考试的成绩单,三好学生证书,大学录取通知书,毕业证,有的还出了国,寄来了在哈佛大学门口的照片。
大家这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孟老馆长这么节俭。
他不是吝啬。
他是有更慈爱的胸怀。
但面对大家的赞美。
还有为什么如此低调的询问。
孟老馆长也之后是微微一笑。
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自得。
他说这没什么,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兴师动众。
更没有必要闹得满城风雨。
倒不是他有多么的淡泊名利。
而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因为他也是农村的孩子出身。
是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他们那个村子很穷,大家都很穷。
当时他考上大学的时候。
虽然大学的学费不像是后来这么贵。
一年要几千块钱。
那时候,一年的学费才几百块钱。
但他考的大学距离家乡很远。
买票的路费。
以及到了大学后的生活费。
对于一个以靠种地为生的贫寒农家来说,还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当时是村里的人,你三毛,我一块,给他凑齐了的第一年大学的生活费和路费。
然后,他是背着行李和一麻袋的地瓜,在火车上站了21个小时,才到的学校。
在火车上,站得腿都麻了。
车上的人太多,想上个厕所,从这边挤过去,可能都要半个多小时。
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并且因为人多,在人群中站着都能睡着。
一个大爷看孩子辛苦,就让他钻到自己的座位底下。
蜷缩着趴着。
这才算是休息了一下。
出了车站,因为是第一次到大城市,连路牌都看不明白。
不知道坐几路公交车。
更主要的是心疼车票钱。
所以小孟是顶着烈日。
扛着行李和地瓜,加起来几十斤的分量。
足足走了一下午,中间还走错了好几次路。
这才到的学校。
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但小孟一点不觉得苦,不觉得累,也没有任何的委屈。
更没有流眼泪。
他还咧着白牙下笑了。
笑得淳朴又傻气。
因为能上大学,能有机会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能有一个前程。
已经是一个农村娃最大的满足了。
苦点、累得算什么?
能上大学,这都是值得的!
这也是后来孟老馆长如此热心帮助农村教育的原因。
那些农村孩子,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望。
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
他感动深受。
而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虽然就算是高考,也有很多灰色的地带。
然而相对而言,这已经是最公平的了。
行李里面有被子、褥子、凉席和两个大脸盆。
背地瓜是觉得,学校里面吃饭贵。
可以用自己背去的地瓜当口粮。
不过当时的小孟,把事情想简单了。
在老家上学的时候,冬天教室里面冷,所以在都会有一个烧煤的小炉子。
学生们早上来上学时,都会把家里带来的地瓜、土豆、玉米放到炉盖上。
等到中午的时候,烤得外焦里嫩,就可以吃了。
这是很多学生的午饭。
所以小孟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的学校教室里面,都会有一个火炉。
当然了。
大城市与他们老家不一样。
大学教室与他们高中的教室也不一样。
所以,教室里的炉子肯定更大吧?
一次能烤几十块地瓜呢。
不像高中教室的那个小炉子,一次只能烤几个。
想想全教室几十个人围在一团,其乐融融烤地瓜的场景。
小孟竟然很激动,觉得好憧憬,好幸福。
结果到了大学教室,发现里面并没有烧煤的炉子时。
当时小孟的失望可想而知。
没有炉子,地瓜怎么办?
他再能吃苦,也不能把地瓜生吃啊。
甚至还偷偷抹了眼泪。
路上那么辛苦,小孟都没哭。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