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的余江新移民里,不少人是有些积蓄的,可是他们远道而来,不可能背着大串大串的铜钱到此,多半都是贴身藏着银锭子,内衣里缝着金锞子。
而贾放发放“安家费”和“创业贷款”的时候,也图省事,给每家发了银锭子。
这样问题就来了:以“三村食堂”为例,那里一餐饭是三文钱,多加一个菜是五文。如果你拿一锭银子去点一餐饭吃,食堂里的大娘铁定找不出来。
这时就有村人提出:要不……先赊账?
赊账这个法子刚开始还行得通,因为大家都是余江老乡,对方确实是有钱,不是付不起,而是在体谅食堂实在找不开而已。
甚至有人和“三村食堂”领头的妇人打了招呼:“我天天在你这儿吃,吃一个月,差不多就快够一钱银子了。到时候一起给!”
刚开始食堂大娘还能点头答应,到后来却跟着人追账:“别,等等啊!铜钱给了没?给了钱才能舀饭……”
“概不赊账,概不赊账啊!”
老乡们见了这大转弯的态度,忍不住疑问纷纷。食堂大娘却有理有据:“你们这样赊账,我们就没处去买材料。那边也不能总让我们赊着账啊!”
老乡们连忙安慰:“大娘,要不我先给你一锭银子,你拿着银子先去买材料?”
食堂大娘着急摇头,涨红了脸:“不是我不肯,也不是对方不肯,而是对方收了我的钱之后,也要上我这儿吃饭,这一锭银子到了他手里,就又要给到我这里让我找。我……我这也找不出啊!”
听说这话的人无不脑后出汗:敢情又绕回来了呀。
于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一起去问桃源村的土著。他们找到陶村长,纷纷把自己身上带着的,从贾放那里拿到的金银都拿了出来,问:“老村长,有什么地方能把这些兑成铜钱的呀?”
陶村长一拍大腿,道:“你们可真问住我了,我也想知道啊!”
众人:……?
*
贾放一直很关注桃源寨的建设进度,他很快就发现了寨里出现的铜钱短缺问题,并且两次去通汇行兑换了相当数量的铜钱,并且通过“力士搬运”的法子搬到了桃源寨里。
可还是感觉村民们对铜钱的需求像是无底洞一样。
贾放仔细想想:这也属正常。原本他只有一千人的基本盘,现在桃源寨的人口是原先的五倍;另外,是他自己亲手推动桃源寨离开了原先那种平均主义的“共有”式经济,引入了“私有”二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