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府试开考之日,王家和起了一个大早拜别老师后只带着考引也就是准考证轻松上阵了,府试比之县试来说明显严格了不少,所有考生只准带着考引,其余的笔墨纸砚都是由考场提供的,一天可以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若有考生想要如厕,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
王家和一想到自己上厕所的时候还有个人在外面看着,他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他暗下决心除非急不可耐他才会上厕所不然他就尽量忍着吧!他觉得若是在自己蹲坑的时候外面多个人盯着,估计他会便秘!
考场开门后所有在外等候的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进入考场,每个考生按照考引寻找到自己的考试座位,考生答题之处由木板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隔间,并设有小铃,考生若是有什么需要只要拉动小铃就会有人上来询问。
王家和是在第一个考场考试的,这个考场里的学子大多都是兖州府隶下县城的县试县案首,还有一部分是兖州府最有名的三大书院所推荐的尖子生。
三大书院每年都有推荐名额,名额的多少按照书院的学子于上一次的殿试排名而决定,比如说白鹭书院的陶京在上一次殿试中夺得榜眼使得白鹭书院声名远扬,此次白鹭书院的推荐名额就比其他两个书院多,足足有五个,占了总名额的一半,另外两个书院象山书院有三个名额而南溪书院只有两个名额。
这些被推荐的学子都是兖州府本地的学子,那些在书院里进学的外地学子都是回乡参加县试的,所以外地学子是没有资格获得推荐名额的,这些州府本地的学子在本地考完初试后由兖州府排名前十的书院抽调出二十到三十位夫子阅卷评判,过了初试后才能有资格参加府试,初试的时间、流程、场次和县试一模一样,从某方面来说初试就是专门为州府本地学子而设的县试。
每个被三大书院推荐的学子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人,他们的学识并不比县案首逊色,甚至与某些地方的县案首相比,他们的学识远远高出一大截,毕竟县试的考卷都是由地方出卷,有些县城出的试题会比较简单,也有的比较复杂,而王家和所在的宜山县出的题目就比较偏门,这样一来并不能考校出学子的真实水平,学子之间也无法比较学识的高低。
府试考两类题,第一类题目是考指定段落的默写,类似于帖经题,但比帖经题来的简单容易,也不会出现王家和所经历过的惨无人道的截搭类题目,默写的段落都是出自四书五经,主要考验学子的记忆与书法。
这一类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之处在于只要考生背诵并记熟了指定的考试段落,书写时字迹端正工整一些分数自然能拿到手,但若是没有背诵过所考段落或是记得不太清楚书写错误那么就是一分也得不到,四书五经那么多的内容,考试只考其中的几个段落,对于大部分的学子来说纯粹就是要碰运气了,碰上了自然欢喜,碰不上那也没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如王家和那般多文强记的。
第二类题是考时事策论,涉及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当于现代的命题作文,主要考验学子的辞章和政见时务,王家和看到试题时心里就已经十拿九稳了,第一类的题目一向是他的强项,自是不用担心失分,第二类题虽然他没有破过原题,但在老师题海战术的训练下他已经知道如何书写文章展示亮点拿高分的技巧,所以他也是不担心的。
王家和心中有谱,下笔从容镇定,打好草稿后斟酌语句改了又改,将避讳的字眼换掉后见没什么问题了便认真仔细的把答案誊抄在答卷上,期间王家和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铃声,此起彼伏,有的考生是解决生理问题,也有的考生是提前交卷。
其实这挺考验考生的心理素质,若是一个心理素质过低的学子听到这些铃声难免会心浮气躁,有的学子思考默写段落被铃声一扰估计记忆都会断片,所以说考场之上能在最后排名之时名列前茅的人,不仅只是学识渊博而已还要有从容不迫的气度和稳若泰山的心性,可以说是内外兼修。
王家和对于那些铃声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等他写完后又检查了两遍觉得没有问题后便拉动了小铃,有人过来询问得知是考生交卷后便去唤人,不久就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王家和在负责巡场监视的小隶的引领下离开了考场。
考场外有不少已经交卷的学子在互相打探,王家和与这些人不熟,也就没有耽误时间和他们寒暄,考场内准备的饭菜都是以清淡为主,不知是担心考生吃的太过油腻闹肚子而影响考试还是仅仅是为了省钱。
王家和每天都要食肉,他是典型的肉食动物,虽说不是餐餐吃肉那么夸张,但也至少要保证三餐中有一顿是吃肉的,如今一天没有吃荤,他就觉得肚子里没油水饿得慌,所以在别人都在讨论考试的情况时王家和却直奔餐馆吃饭,若是被外人知晓估计又要被人说是心宽或是轻狂了。
王家和用完饭后便回了府学,将考试的题目以及自己的答案默写了一遍给自家老师评判,庄夫子往年也是要参加府试阅卷的,但今年因为王家和这个亲传弟子参加了府试,为了避嫌他也就没去阅卷,他看了看王家和的答案,心中评判了一下估摸道自家弟子应该能排在前十。
虽说府试一共有三场,但第一场最为重要,与县试评判不同的是府试基本上是以第一场排名为主,而第一场考试的评卷也最为严格,如果第一场考试的排名在前那么府试最终的排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王家和是在第一考场考试的,根本不用担心过不过的问题,如今他只担心他的排名不尽人意,虽然他答题的时候胸有成竹,但如今若是得到了自家老师的肯定,他心中的大石也就彻底落下了。
庄夫子看着王家和紧张中略带期盼的小眼神,不禁就想到了还在汴京的小孙孙以前恳求自己帮他瞒着喂死了他爹最心爱的两条金鱼之事的模样,想到这里庄夫子的眼神顿时就软了下来,微微笑道,“不必担心,此次排名你必能如愿!但后面还有两场考试,切记不可掉以轻心!”
得到老师的肯定王家和心下一松,听到老师后半句的诫言,他连忙说道,“是,弟子警记老师教诲!不敢大意!”
其实庄夫子也不过是顺口一说,毕竟他对王家和这个弟子最是放心,以这弟子的性子是绝不会得意忘形做出半途掉链子的事情的,看到这个弟子认认真真听劝的态度,庄夫子心里对王家和更加满意偏爱了。
王家和拜谢了老师后便回了房间继续看书练字,他有今天的学识并不只是单靠天赋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夜以继日的苦读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有如今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的自信和从容。
104.第104章
到了发案的时候,还是和当初县试发案的流程差不多,只写座位号不写考生姓名,王家和的排名也果然不出庄夫子所料名列前茅,排在第二位,虽说不是第一稍有遗憾但王家和已然心满意足了。
兖州府人才济济不是以前的县城所能比的上的,其实考了第二名王家和的心中是惊讶意外居多,毕竟就算他在现代接触了古文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真正接触正统教学的时日太过短暂,就连那所谓的去年进学两个月也有不少的水分,真要较起真来的话,王家和是来府学拜师以后才真正学习到科举的知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考到第二名,他怎么可能不惊不喜?
想到前些日子老师填鸭式的教导和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虽说当初王家和头昏脑涨累的不轻但如今看来这种教学方式对他而言还是非常管用的!王家和不禁感叹道有个好老师就是有如神助啊!
王家和与沈默之间并没有互相打听对方的名次,更没有担心过对方是否会落榜,沈默知道王家和是县案首,再加上前些日子他们之间经常交流学问使得他对王家和的才学越加钦佩,他是完全不担心对方不在榜单之上的。
王家和不问是因为他对沈默同样有信心,虽说沈默性子有时候比较二缺,但他在学问上还是很有天赋的,前些日子的交流也看得出来沈默的学识比较扎实渊博,所以王家和完全不担心沈默的科考,这也算是一种朋友之间相互的默契与信任吧!
又经历了两场考试,后两场考试的流程与第一场差不多,只不过王家和明显感觉到每场考试学子都会减少不少,只单单第一场的考试就刷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这也让他更能切身体会到科举的残酷,科举之路好比万人抢过独木桥,哪个学子不盼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虽不见刀光剑影但却切切实实的消磨了万千学子的青春时光。
最后发长案的时候王家和还是排在第二名,沈默则排在第十五名,两人的名次都比较靠前,可以说他们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名次,通过了府试王家和就是童生了。
庄夫子明面上对王家和并没有多过称赞,他只让王家和静下心来准备接下来的院试,府试与院试相隔时间太短,庄夫子恨不得把所有有关院试的知识全部装进王家和的脑袋里,毕竟院试才是评判秀才水平的考试,就算某学子在府试中拿到第一名若是在院试中落榜那也是白搭,而当初庄夫子可是向王家和保证了能让他进前三十的,关键时刻可不能掉以轻心。
院试只有两场,但是无论是检查监考还是阅卷都比府试的严格程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院试由学政主持,学政是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个州府一人,三年一任,由于学政既考文童又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衔,全部官衔为钦命提督某州府学政,身份等同于钦差,与巡抚平行,由三品以上的官员充任。
考生进考场时同样一律只准带考引,笔墨纸砚都由考场提供,除此之外在进考场的时候考生还需到专门的隔间里脱下衣袜接受搜身检查以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的行为,考试科目分为帖经、杂文和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
评卷由府学和兖州府前十名的书院山长和幕友担任,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的一倍,用圆圈揭晓,同样只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为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算是正式有了功名,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俗话说刑不上大夫,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并且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王家和参加院试的时候除了在脱衣接受搜身检查的时候觉得有些别扭外,其他的流程他已经轻车熟路了,原先他想到脱了衣物被人盯着就感觉心里不得劲,但想想自己是个大男人,以前还和同学光着身子一起在澡堂洗过澡,而且所有来参加院试的学子无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检查,便也不再把此事放在心里了。
王家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平心静气的准备着院试,等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从远处传来了击板声,击板声一出就意味着关考场正式开考,考试题目和前几次一样同样是贴在大木板上,由衙役抬着来回展示,不同的是在场内巡视的衙役明显增多了一两倍,除了这些走动的衙役,每两个考试隔间处都站着一个带刀的衙役,使得考场内的气氛显得十分森严,没有一个学子敢交头接耳或是大声喧哗的。
第一场考试也没什么难的,帖经就不用说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会就会,不会也没辙,然后就是杂文和策论了,杂文就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于今天的应用文写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杂文中有一道题比较偏门,题目是: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论。
若是学子不知道出自何处,这一题几乎是拿不到分的,原文出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说的是因为平当此人熟读经书,《禹贡》也不在话下,可谓是精通地理,所以就派他去视察黄河了,答题的时候要围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些类似的中心点来写,不能偏题。
其他的题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策论是结合当下时事谈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也是最拉分的题,若是考生对时事没有独特的看法或是与当下的思想相悖,想拿到高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往年有些学子不通时务乱答一通惹得阅卷人直接给了个零分,所以说答题需谨慎,真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乱写一气,不是说字写得多就能得高分的,与其有那胡乱写字的功夫不如把会做的题再次修改深化,反而可能会拿到更高的分。
对于王家和来说有庄夫子的教导,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人生阅历,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并不是难事,而且他决定写策论时用八股文的形式来写。
虽说在中国古代这八股禁锢了学子的思想,让人只追求表面形式没有自己的思想己见,但那也是因为封建统治者要求学子必须用古人语气圣人之言答题,这才造成了种种弊端使得八股文成了古代科举制度的替罪羊。
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甚至从某方面来说,用八股的形式写文章会使文章观点鲜明,阅卷人也能更为直观的找出学子所写文章的闪光点,再加上使用排比对偶的写法使得文章显得更加优美工整,评卷人反而能在阅卷的时候打更高的分。
既然决心要用八股的形式写文,王家和首先就揭示了文章题旨即为“破题”,然后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即“承题”,接着就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题”,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写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这样一来文章是什么观点,阅卷人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用八股写文第一部破题最为重要,一定要正中题目的中心主旨不能偏题,一旦破题有误任你下面言辞再优美语句再华丽,即使你写出一朵花来也是徒劳,走题就是走题完全没救的。
当然,决定用八股的形式写文也是经过庄夫子同意后王家和才写的,以前在庄夫子处写文章时就尝试着用了八股的形式,庄夫子也觉得此种形式使得文章条理更加清晰,让评判之人更为喜爱,得到自家老师点头同意后王家和才敢在院试中用此种形式写文章。
王家和交卷的时候发现已有不少的学子在等候区等待衙役开门放行,人虽然多但没有一个大声喧哗或是低声交谈的,考场是两个时辰开一次门,王家和正巧卡到开门的时间点,并没有耽搁时间便出了考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