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万元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眼看着三门市也卖起跟他们一模一样的纽扣玩具来, 他坐不住了。明明纽扣厂最先找的是他们,他们刚把名声打出去,凭什么便宜三门市?

大家虽然属于同一个公司, 可门市部的营业额是各管各的, 年底大家各自发福利, 有人抢生意不就是抢了他的福利吗?

林珍珍也不跟他啰嗦,她卖东西肯定谁给的价高卖给谁啊, 他现在还想用七毛的低价买她能卖九毛的东西, 可能吗?哪怕是搬出文霞的人情来,也没用。

最后, 经理咬咬牙,答应给她一块的单价,并且是当场结清货款, 但前提是她只能卖给一门市。

“这可不行,你们一个门市才多大销售量, 咱们库存可不小,没有只做你们独家生意的道理不是?毕竟我还有那么多老弱病残工人等着开锅呢。”

经理现在一听“老弱病残”就头疼, 你说这小女同志怎么专拿大帽子压人呢?他们把货款拖一拖,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可怎么到了她这儿就是没良心道德品质低下了?

珍珍看着老奸巨猾的他,忽然眼珠子一动, “咱们也可以这样,把一门市的优先级放第一位。”

“什么意思?”

就是每一批产品出来, 第一时间供给一门市, 无论他们要多要少, 先紧着他们挑。他们挑剩下的,等一个礼拜以后,才能让其他门市部来挑, 从此以后无论哪个门市部愿意来补货的,都可以自个儿来,不分先后。

经理听着,嘿,还有点意思。

他是最先卖纽扣玩具的,已经尝到“先机”的甜头。虽然现在市面上的纽扣玩具依然受欢迎,可价格都上不去,顶多一块二一块三,他可是悄悄卖到一块五的……珍珍她们能打听到的,那都是上账的单价,报给国家的。

有了一个礼拜的先机,他的腰包也能比其他门市部经理更鼓不是?

得嘞,就这样,珍珍把给他的价格抬到一块,给其他门市的当然也得是一块,丰收大姐乐得见牙不见眼,也不埋头种地了,让胡姐夫把砖瓦厂的工给辞了,专门回家种地,她来厂子里帮忙,跑跑销售,做做手工活,一个月能挣□□十,比当副局长的妹夫还挣得多哩!

她也不愿住妹妹家打扰小两口,就在厂里找间废旧办公室,打扫一下,摆张钢架子床,置办上几件生活必需品,就成了她的“宿舍”。

有了固定住所,她的干劲更足了,赶在春节前居然把销路跑到隔壁市去。反正有正儿八百的介绍信,穿着时兴的的确良衣裳,头发留到脖颈,别两个小钢夹,挎个绿书包,那精神得,满月生产队的社员都快不认识她了!

事实证明,女人自信,果然是事业起飞的第一步。

***

眼见着卖纽扣玩具比直接卖纽扣赚钱,还是数量级的赚,珍珍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机器坏的就坏的用,全做成残次品也无所谓,她照着以前的进货渠道,送了礼跑了关系,进回来纽扣生产原料,刚好老赵头以前也是搞生产的一把好手,带领着工人们连续生产出好几批“歪瓜裂枣”。

省了买新机器的钱不说,还变废为宝,打出“青云纽扣玩具厂”的招牌,每个月保证了五千个玩具的产量,曾经对这厂子爱答不理的人,全都红了眼。

正好新养的猪出栏,珍珍拿着季渊明的干部票,爽快地买了一整头猪回来,还另外多买了两个沉甸甸的后腿,给姐姐和婆婆各送一个,过个好年!她不怕别人眼红,因为珍珍知道,1977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从今年开始,随着高考的恢复,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变好。

不过,今年过年能吃上肉的横西人,那都不是普通人,更何况他们还是杀一整头猪,大清早的天刚亮,桂花胡同就万人空巷,都跑胡同口第一家,林老师家看稀罕来咯!

那么大一头尖嘴黑毛猪,少说也是四五百斤,本来刚出栏的肯定没这么大,是珍珍找张胜利帮忙,从他表哥的养猪场弄来的大青猪,以前都舍不得杀,养着作种猪哩!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那肉肥得,那油厚得哟……胡同里的人们,恨不得一人上去摸一把,回家做锅汤都还嫌腻。

“嘿,你是没看见,猪大算啥,光猪血都接了满满两大盆呢!”

“猪血算啥,你看看那后腿,那猪心,黑市上也买不到这么好的。”

大家七嘴八舌,都在小声议论着豪气冲天的林老师家,光赶美领着季海洋为首的一群孩子,把杀猪匠刚刮下的猪毛一卷,用水洗干净,光这卖了就能换二两水果糖哩!

这是啥概念?

当然,大家看归看,馋归馋,都是工人阶级,自认为比乡下农民有自尊,看够了也就叫着自家那些没出息的咽口水的孩子回家了,不会一天到晚守着。

丰收大姐腌的猪头肉是一绝,珍珍请她帮忙给腌了满满两个小瓦罐,五花肉切出两斤一条的共八条,给厂里工人们每家送一条,并上两斤花生四斤瓜子儿五斤水果糖,那也是顶了不起的年货了,比以前街道办的时候还实在。

下水当天就三家人各分点儿,没了。

留下足够挂腊肉的,珍珍又指导着蕙兰给他们灌香肠,把一整根竹竿挂得密密麻麻的,坠弯了腰,每天不知多少孩子趴上头看他们的香肠哩!

当然,常走动的季六哥、张胜利、文霞,以及小两口要好的同事们,每家送一条猪肉一挂香肠,这些不用珍珍操心,季渊明早早的计划好,抽个礼拜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送去。

就这样,也还剩五分之四呢!季渊明提议要不给王芳家也送点,顺便看看荞荞,这几个月小两口忙得脚不沾地,也不知道荞荞的病好些没,上次打电话的时候说孩子没回来,留在省医院住院了。

珍珍心里也怪想念小洒水车的,“行,那咱送他们条后腿吧,荞荞爱吃肉。”

王芳家在二楼,他们也不莽撞地上去,只在楼底下喊,没几声她就掀开窗帘:“哎哟,你们来了,快上来吧。”

“姐,荞荞在吗?”

这半年他们一直忍着没去看她,就是怕她还记得他们,哭闹起来王芳两口子会失落。

“在呢,你们上来吧,没事儿。”王芳打开门,还去拉珍珍。

当然,他俩注定要失望了,荞荞压根就不认识他们啦!小姑娘长得很快,半年时间不见窜了半个头,黄绒绒软塌塌的头发也黑了不少,皮肤白白,眼睛大大,穿着一件红底带小碎花的棉袄子,跟年画娃娃似的。

看见他们就躲王芳身后,因为季渊明穿着制服。

可,她以前也见过他制服的样子啊……小两口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荞荞别怕,这两位叔叔阿姨是你爸爸很好的朋友哟。“王芳鼓励的摸了摸她头顶,她说的是赵建国。

然而,小丫头却不知道,忙睁大了眼睛,小声问:“叔叔阿姨,我爸爸呢?他还没回家家。”她跑到他们身后看了又看,打开门往楼道里找了半天,“爸爸医院,上班班,挣钱钱。”

季渊明心头说不出的难过,不知道是为谁。

王芳小声解释:“我们打算等她成年再告诉她真相。”

季渊明这才好过些,“她的病怎么样了?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我们不会推辞。”他们这趟是带着钱来的。

王芳叹口气,“刚开始我也以为是扁桃腺发炎,她爸回来看了说不上,怀疑是甲状腺肿大,送到省医院看过还真是,已经三度肿大了,还有结节……”

珍珍觉着好像哪里不对劲,季渊明听得屏住呼吸,“那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