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宰执天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是。”

“听说多了一倍。”

“两千多人,跟国子监一样多了。”

“镇子上都住满了。”

身边的伴当一阵附和。

教授的学问与官学截然不同的横渠书院有了朝廷的册封,这一下子让关西一地还在观望的士人,彻底站在了气学的一边。

但冯从义知道,韩冈虽然为横渠书院躬谢天恩,但他并不是很喜欢让书院染上太多官方的色彩。

“陶朱公来了!”

牌坊后的阶梯上,远远地就一阵大笑声。

人随笑声而至,冯从义才到牌坊下,就等来了前来迎客的主人。

周围的学生则纷纷侧目,然后恭敬的向那人行礼,齐声道:“见过山长。”

冯从义向来人一揖到底,“冯四见过山长。”

苏昞向学生回了礼,又迎上前与冯从义见礼,拉着冯从义的手,展颜笑道:“去岁冯兄未至,让人好生想念。”

冯从义也大声笑道:“去年没能来书院染身书香回去,冯四这一身俗臭味越发的不能近人了。本来是想来的,只可惜奉了我那表兄的命,去了西域一趟,一去来一回八个月,剩下的四个月就只能在家里将养了。”

与客人并肩前行,苏昞问着:“冯兄去往西域,想必是有所见闻。”

“大漠风光,在下做不得诗赋,不知该如何描画。不过,玉门关那里,每天出关去西域屯垦的汉人,每天络绎不绝。想来十年之后,天山南北必定皆汉腔唱歌。”

“风物岂得与人物比。”苏昞笑道:“得闻此事,尤胜百篇天山、大漠。”

“苏山长说的好。”

苏昞一声长叹:“千载之前,班定远与博望侯相继西域,自那时起,便有汉人屯垦,回鹘也好,突厥也好,还不知在何处。自大唐中衰,北庭、安西为胡人所有,不再见汉人踪迹。昔年读史,不免为一叹再叹,岂料有今日,西域终于重归汉家。”

“西域水土最好的地方,还要数伊丽河谷,七河汇聚之处,水土丰美远胜安西、北庭两地。家兄曾说,只有攻下那里,再移民百万,才能安心下来。”

“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这两年平静得很,难道就是为了此事做准备?”

“军国大事,山长你问了我也不敢说啊。”冯从义摇头道,“东黑汗在疏勒死了快有三万兵马,受伤的更多,还要提防西黑汗,若官军兵发伊丽河谷,东黑汗说不定就要给西黑汗吞并了。”

“西域那边还没装备火炮吧。”跟在苏昞身后一人问道。

“要不是担心被西夷给偷学去,早就把火炮拿去西域用了。王景圣上次回京见识过火炮后就说了,给他五百火炮,他能打到大食西边去。”

“辽人不是也把火炮学了去?怎么不怕辽人偷学,倒怕西夷偷学。”那人抱怨着。

“打辽人也没几年了,可打西域还不知要多少年。辽国的情况能打探得到,西域那边可就打探不明白。万一给西夷偷学了去,过个二十年后,朝廷打算西征,却发现大食城头上全都是一门门火炮,比官军带过去的都多,那样还怎么打?”冯从义笑着道,“什么时候朝廷决定大举西征,一路打到极西之地去,那时候,才会动用火炮。现在对付一下黑汗人,只用神臂弓、斩马刀和板甲就够了。”

“听人说王都护是个急性子?”

又有一人开口,问冯从义,苏昞见状,接过话来:“正任的团练使,除了国姓的王孙,就属他最年轻。北庭都护、安西并受其节制,他也不必急于一时。”转过来,他对冯从义笑道:“冯兄新近从西域回来,不免想多问几句。”

冯从义呵呵笑:“这也是寻常。说起来北庭那边,当真是兵甲堆积如山,也不知运了多少过去。若是按照南方的情况,铁器易锈坏,理应多准备些。不过西域天干,一年下不了几场透雨,铁甲放在外面几年都不带有锈斑。可朝廷还是送了那么多去。现在北庭军中踢球时,都是穿着甲胄,根本就不怕坏。”

“穿着甲胄怎么踢球?”一人好奇地问。

“也不是踢了,就是抱着球往球门冲,想拦住就直接撞上去,咚的一声响,一指厚的胸甲能撞弯过来。一场球赛下来,撞坏的铁甲能有一半多,血流满面的场场都有,比起蹴鞠痛快得多!”

冯从义的话在树荫遮掩的石板路上传了开来,有人皱眉,有人向往。

说话间,已经抵达书院正门。冯从义与苏昞相让着走进大门。

“一年不来,屋舍更多了,人也更多了,这书香味更浓,倒映得我这俗人更加俗了。有山长在,书院日渐兴旺啊。”

“还多亏了冯兄。”

“不,没有横渠,就没有家兄。没有山长,书院不会有今日。”

看着今日的书院,冯从义感触颇深,当年修起横渠书院的那一笔钱,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自己奉了韩冈之命送过来的。

当时横渠书院草创,还是在山前的一座庙宇中开课,之后第二次经过横渠镇,也就大大小小十来间房,给学生们住的房舍还是茅草屋顶。倒是一干学田开垦得很好,也开辟了引水渠,改成了上乘的水浇地。风车、水车都修了,还附建了磨坊,给书院赚些菜钱。之后每一次经过横渠镇,冯从义都能发现书院有了变化。

在张载去世之后,苏昞一人坚持守在横渠书院中,拒绝了朝廷的征辟,拒绝了同学的举荐,固守在这里,看着书院一步步扩大,成为关西士人人人向往的圣地。',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