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 第142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它曾经在无数个岁月陪伴无数个家庭度过无数个日夜,或艰难,或幸福。

如今,虽然技术发达了,反季节蔬菜常年不断,可大白菜,仍旧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白菜猪肉馅的大包子,更是许多老山东人记了半辈子的传统美食。

现在的瓜果蔬菜水分大,看着不少,一下锅,好嘛,一锅菜,半锅水。

所以如果做包子,必须捏馅儿。

可又不能捏得太干,不然只剩下纤维,吃起来发柴。

经验丰富的大厨好像都掌握着世间至高的魔法。

一把下去,看着那淅淅沥沥的菜汁儿淌一会儿,果断松手。

只要时机把握得当,包子馅儿就会像现在一样柔软细腻,丰沛多汁。

要做好这种巨型大包子,可不容易。

光有好馅儿还不行,面皮也至关重要。

因为它庞大的体型就决定了面皮必须要有相当的支撑力。

不然出锅时,可就成馅饼啦!

说到揉面皮,就不得不提一嘴和大包子齐名的山东大饽饽。

那也是水磨的功夫。

说起来,倒也有趣。

分明是儒家文化源头,可齐鲁大地却有着浓烈的尚武之风,既矛盾又和谐。

那里的人干脆,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包子馒头也要大个儿的。

甚至就连葱,也比人高……

“你还没有俺家的葱高。”

这可真不算骂人的话。

上等的大饽饽和面皮一样,和面都不能太软,而且还要反复使劲儿揉。

揉得好了,饽饽也好,包子皮也罢,都会呈现出重重叠叠的美丽景致。

薄而韧,细而坚,汤泡不透,越嚼越香。

就好比现在:

蓬松柔韧的包子皮内侧饱吸汤汁,变成淡棕色,吃起来细腻绵软,却一点儿不囊。

有好多小孩儿不爱吃菜,但却偏爱包子皮。

老太太年纪虽大,胃口却依旧不小。

短短几分钟,就吃下去一只大包子。

吃饱了,不想家。

只是这么一个大包子,她就好像回山东老家走了一趟似的。

儿时经济还没这么好。

她在老家住时,爹妈专门在墙外开了个小菜园。

按时节撒些种子,一年四季的菜蔬就不愁了。

有时瓜果蔬菜丰盛,自家吃不完,便用提篮一装,四处串门去。

我给你一扎豆角,你回我两个茄子;

我家今年冬瓜结了不少,给东邻送去;

东邻今年丝瓜泛滥,也给我做汤……

那时候的菜可真好吃啊。

就是特别香!

茄子有茄子味儿,西红柿也有柿子味儿,随便搁几滴油,炒两个鸡蛋就能下一大碗饭。

可惜打从几年前开始,农村改造。

院子不见了,平房推倒了。

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洋楼,干净,敞亮。

可对他们这些老人而言,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

缺了什么呢?

缺了墙外的菜地,缺了夏日去场院里扇着蒲扇乘凉,缺了仰头就能看见星星的天,也缺了一出门就能聊天的老邻居……

老太太突然有些惆怅起来。

罢了罢了,人上了年纪,就爱想七想八。',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