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苏娇杨看文献时读的挑剔,这才让苏娇杨第一眼就选中了经济学领域的顶刊《全球经济》。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做是意料之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
那些刊登在《全球经济》上的文章质量都不差,苏娇杨的眼神那么挑剔,都发现不了太多争议的东西,而其它期刊就不一样了,在苏娇杨看来,发表在很多期刊上的文章都是狗屁不通的,随随便便就敢下定义正是因为那些对学术成果不负责任的文章存在,这才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搞成了一团乱麻。
不是所有的学术成果都应当被公布出来。
虽然这种说法有违学术自由的理念,但很多学术成果在没有经过检验之前,贸然公布出来,是会误导别人的。
在苏娇杨看来,前人关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就存在很多被误导的小可怜。
却说另外一边,《全球经济》编辑部收到苏娇杨投去的稿件之后,整个编辑部都震惊了。
他们平常收到的稿件都是二十页到三十页的手写稿,经过排版与印刷之后,刊登在期刊上所占的页面也就十几页,就算偶尔有些学者做出来的成果比较重要,那也顶多会收到五六十页的手写稿,精心排版整理之后,占据期刊的版面也不过三四十页。
可这个从华国寄来的稿件实在是太厚了,摞在那儿,厚度堪比十本《全球经济》摞在一起的总和。
《全球经济》的主编扯着嘴角拆开苏娇杨寄来的稿件,本着负责的态度,将稿件分发给不同的审稿编辑去审阅。
这些审稿编辑中,学历最差的都是经济学硕士,还是在全欧联赛中拿过冠军的经济学硕士,学历稍微高一点的便是博士,还有很多人是高校经济系的教授,如今退休,被《全球经济》返聘回来发挥余热。
这些人一拿到苏娇杨的稿件,立马就去看了。
看完之后,《全球经济》编辑部立马召开了会议,开始就苏娇杨投来的稿件交换意见。
主编问,想来大家已经完成第一轮的审阅了,有没有谁要提出退稿意见?
一众编辑眉头紧锁,无人出声。
主编拍板道:那就自由搭对,找到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审阅刚刚看过的那篇论文的人,然后让他来审,进入第二轮审阅!
半个小时候,主编又把人召集了起来,问,二轮时间到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论文中存在的瑕疵?
见一众编辑依旧眉头紧锁,主编疑惑了,怎么,你们该不会想同我说,这么多的文章都写的相当严谨,凭借你们的能力,连一点问题都发现不了吧。
那些编辑没有吭声,坐在位置上开始哗啦哗啦地翻文献。
主编见状,只能拍板道:那就赶紧进入第三轮审稿,记住,每篇论文上都得签下三个完全不一样的名字,你们需要用名字来为这篇论文站队。既然你们觉得自己手中的论文没有错处,那之后发现错处时,你们都需要承担责任。',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