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天然气,虽说这三者都会受到可控核聚变的冲击,但三者之间也是会有轻重之分的。
石油资源原先一直都依赖进口,后来石油工业部找到了苏娇杨这个抽油圣手,生生将国内的产油量抬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才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再者,石油是战略资源,短期之内绝对不会被取代,而且石油的用处太多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就算内燃机都从燃油机变成了电动机,还有整个化工市场等着石油的滋养。
天然气同样如此。
到头来,尴尬的只剩下煤炭。
煤炭也属于化工能源,但并不像石油,石油属于不可替代的化工能源,煤炭的替代品却有很多。
可控核聚变实现突破之后没多久,石油工业部的人就找上了苏娇杨。
作为最先赏识苏娇杨的部门机关,石油工业部同苏娇杨的关系自然不用说,那人才刚进门,苏娇杨就给透了底,石油工业部不用担心,石油市场不会受到冲击的,顶多是不同市场的配额稍微调整一下,仅此而已。
那领导同苏娇杨合作了多年,知道苏娇杨说一不二与从不说假话的性子,当天就放了心。
苏教授,国内评了这么多年院士,有不少研究员都爬上去了,按道理说,你头一年就该评上的,怎么一直没评?我之前还找科技部那边的老伙计打听过,他们说是你一直没有提交参评材料,他们也很难办。
苏娇杨将沏好的茶端过来,摆手道:那就是一个虚名,我不在乎。就算我没评上院士,那又怎么样,手头的项目从来没缺过,研究团队也是国内最厉害的。
这评了六年院士了,评上院士的研究员不少,可研究团队有我这么大的么?还有就是科研经费,我觉得我们国重的科研经费算是全国第一了吧。
科技部从没有把国重同那些高校放到一起比较过,不过我心里大致有个数,清大所有院系的科研经费加起来摞到一块儿,也比不上我们国重这边的研究经费,清大那边可是有好几个院士团队呢再说了,我这张面子也不差,只要是学术圈内,甭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会被人落了脸面,不用在乎那点虚名。
有些话是不适宜说出口的,比如那核工业研究所的谢荣成教授,他是可控核聚变的第二功臣,前五年一直没有参评,那是因为可控核聚变迟迟未能突破,他不好意思参评,今年他肯定要参评的,到时候他就是核工程领域的第一个院士,可核工程这个研究圈子的人谁不知道,谢荣成教授也是跟着苏娇杨做项目的,苏娇杨才是可控核聚变的第一功臣?
还有头一年就评上院士的唐玉环教授,她因为设计了超级列车并保持每半年一次巅.峰提速的成绩而拿下了首轮院士的荣誉,现在不还在国重里兢兢业业地搞研究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