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年超级学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4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苏娇杨把自个儿的想法同北河省的领导说了之后,北河省的领导跟着就陷入了沉思。

苏娇杨不会无的放矢,但京城的区划是早已确定的,那是不是可以说明,北河省紧靠着京城而占据的这个地理位置优越性,并不是那么的一无是处?

如果北河省政.府能够重视环京圈,北河省是不是会迎来下一次发展的春天?

北河省政.府纠结了几天之后,答应了苏娇杨的要求,让苏娇杨自个儿选择地方,并且他们愿意主动承担《研究》编辑部的全部建设经费,附加条件是,由国重发展经济研究组为他们提供一份环京圈的发展规划建设报告,精确估计环京圈的发展潜力,评估出最适合环京圈的发展模式。

能替国重省下这么大一笔建设经费,苏娇杨欣然答应。

第二天,国重这边负责发展建设的人就找上了沪上市济同大学,由济同大学建筑系的杨群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来设计《研究》学术系列期刊的编辑部大厦。关于这个编辑部大厦,国重给出的条件只有一个科技感。

苏娇杨对《研究》学术系列期刊的定位,是奔着想《nature》与《sce》看齐的标准去的,而且《研究》旗下设有很多的子刊,一栋寒酸的小破楼怎么能够衬托得起这种逼格?

济同大学建筑系的杨群教授也算是国重的资深合作伙伴了,国重下辖的很多研究机构都是由杨群教授带人设计的,包括并不限于大型分析测试中心、煤炭资源研究所、材料研究所、高能电池研究所、可控核聚变研究院等。

杨群教授的审美感很高级,设计出来的图纸也十分贴近苏娇杨的预想,同苏娇杨关系不错,如今有了新的建设项目,苏娇杨自然不会忘记这个老朋友。

虽然苏娇杨当初在建设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时候,从济同大学挖了不少人才,但这些年苏娇杨也给济同大学送了不少项目过去,济同大学与国重的关系一改再改,早非当初那剑拔弩张的恶劣关系了,如今说是如胶似漆也不为过,济同大学很多教授都在国重承担着研究职务,他们手中拿着的很多项目都是国重承接了大项目之后,给他们分拨的子项目。

而杨群教授则是最大的受益者,至于原因嘛,他同孙主任的关系不错,借着裙带关系认识了中建局那边的人,加上他个人素质过硬,承接了中建局绝大多数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年龄只比苏娇杨大五六岁的他已经变成了国内建筑界的最大浪头,不仅将一大群老前辈都给拍死在了沙滩上,还踩着老前辈们的肩膀站了起来,隐隐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界的第一人。

《研究》系列学术期刊编辑部所在的大厦虽然还没有建好,但编辑部组建完成之后,便可以准备收稿工作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