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主任还建议她找学生帮忙代写呢!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一个拆天花板与拆窗户的理论,大致意思是,当你觉得屋子比较暗的时候,你如果提议说开个窗户,肯定会有许多因循守旧的人建议你不要开窗户,如果你坚定地说,为了追求光明,决定将整个天花板都给拆掉,那些因循守旧的人就会努力建议你开个窗户。
苏娇杨的目的就是让学术的光芒照进现实,所以她直接选择将学术的天花板给拆掉,这个决定就如同是往鲤鱼池子里丢了一条鲶鱼进去,直接将所有的鲤鱼都搅得不得安生,也让那些研究员开始思考要不要一直都逆来顺受?
另外,苏娇杨也知道,单单凭国内的研究员很难用学术成果支撑起一个能与《nature》和《sce》势均力敌的期刊,《研究》想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研究员加入进来,优中选优,优胜劣汰。
《研究》国际版就是给这些研究员打开的一扇窗。
至于非国际版上的内容,苏娇杨还在纠结,之后是应该继续按半封闭半开放的形式办《研究》,还是逐步将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以英文的形式公开。
苏娇杨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决定还是保持初心,将《研究》与《研究国际版》加以区分,毕竟她当初决定创办《研究》时,目的并不不仅仅是给华国的研究员找一个栖身之地,还为了将国际学术圈的中心稍微挪一挪,哪怕国际学术圈的中心不会变成华国,那也决不允许学术独裁事件的发生。
苏娇杨的回信都一封封寄了出去,那些国外的研究员看到之后,险些晕厥过去。
苏娇杨十分明确的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但他们还没办法说苏娇杨的态度不好。
人家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亲手写信给他们回复了,他们还要怎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想要追踪华国这群研究员的研究现状,只能咬牙买一本《英汉汉英大辞典》去硬啃汉语,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极为困难的。
很多国外的研究员深受汉语那简化缩写之威力的困扰,最终居然决定到华国来访学。
访学申请如同雪花片一样飞进了华国,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经过慎重考虑思量之后,决定开放一定的访学名额,这属于学术对外开放。
那些申请到华国访学的人一下飞机就惊呆了。
他们从新闻中、从书报中了解到的华国和眼前所见到的华国完全不一样!
谁说华国又破旧又落后的?
华国这机场明明比他们国内的机场要阔气漂亮多了!',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