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费用,鲁志萍如愿成为江滨大学历史上第二十五个大一双语学生。
一本大学从不缺少牛人,但在今年,鲁志萍还是第一个,所以她再次成为校园热议的话题。
据老师们估计,明年选修双语的学生会较往年多,因为不服气的人也多。
想想连鲁志萍这样的都能学双语,没道理他(她)们不行!
其实鲁志萍还征求过辛蓦尘和冯祈磊的意见,想约他们一起报名,可惜两人都对德语不感兴趣。
鲁志萍对此深表遗憾,因为她希望有个伴,免得德语系那帮人把她当成动物园里的大猩猩。
不过鲁志萍从小被人看惯了,适应的也很快,任你几十双眼睛盯着,她自巍然不动,该干嘛干嘛,时间一长,也就没人看了。
人有好奇心,更有好胜心,看鲁志萍这么刻苦,要是考试的时候被一个少读了半个学期的人超过,那他(她)们就可以集体去跳黄滨江了!
嗯,这话是德语老师说的,虽然话很俗套,但是不得不防,因为他(她)们的对手是鲁志萍这种怪兽。
鲁志萍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的上课时间与德语相同,为了学习德语,她不得不牺牲听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
但这种牺牲也是有条件的,虽然经过学校同意,最后教授同意鲁志萍的请求,但却要求她作业一次不准落下,考试还必须得满分。
对鲁志萍来说,这个要求不算容易,但也不算太难,因为靠背的学科是她的强项,顶多就是最后的学业论文稍微难点。
至于作业,几百千把字的事儿,那叫事儿吗?
这些都可以克服,现在最难的,还是她中途加进去,课程难免有些跟不上趟。
为了不至于最后成为笑柄,鲁志萍不得不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扑在德语上。
幸好鲁志萍这部轻已经写完了,不然她还真挤不出这么多时间来熬。
在追赶过程中,鲁志萍除了争分夺秒的背单词,又请黄炳安帮她买德语磁带。
黄炳安在香江联系了几家后,嫌等待的时间太长,干脆直接坐飞机到德国去买。
鲁志萍没想到黄炳安能够做到这一步,拿到磁带后,也在想往后如果再有投资,一定不能落下人家。
而在龙源县,鲁庆山有了那五百万活钱,生意立即开始好转。
同时也因为实力突然增强,让世上最嫌贫爱富的机构银行对他另眼相待,主动找上门来贷款。
鲁庆山充分发扬贷款越多越不急的理论,来者不拒,一口气贷出四百多万来,这下全年的原材料都不用愁了。',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