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真是有心的,这人肯定很聪明。”宋问喝了口茶,由衷道:“我真是想见见他。”
李伯昭听了个半懂,但好歹知道了对方的目的:“老夫还是不明白,他为何要用这样的办法,把米价降下来?”
宋问笑道:“想来大梁朝廷,从来没有插手过米价吧?”
李伯昭点头:“是这样不错。”
宋问:“那就是了。总有人看不过眼的。”
英雄总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人。
李伯昭又问道:“他真能让长安米价降下来?”
宋问道:“如果他真想,未必不可以。那就要看他手中的筹码够不够多了。”
“能否阻止他?不管他是有心无心,好心还是歹心。这米价继续下去,忽涨忽落的,城中怕是要恐慌的呀!”李伯昭道,“而且他若不是先生说的那样,只想借此牟利,那该如何?”
宋问摩挲着茶杯,说道:“这就要看御史台与户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则,米在他那里,还能拦住他不卖吗?”
李伯昭闻言,摇摇头,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还需如此烦恼?”
“御史台与户部也查不出来吗?”宋问道,“这人买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这长安那么多米铺,买米的人又零散,他们根本记不得。户部登记的不够缜密,根本无从找起。”
宋问点点头,道:“其实如果粮价真会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抛盘抛的多了,有崩盘的风险。尤其是这样信息流通缓慢的时代。
“哦?”李伯昭问,“那该怎么办呢?”
宋问笑道:“其实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问题只在于钱多不多。”
“准备钱做什么?”李伯昭问道,“买米吗?怕这价跌太多?”
“不不不,买米做什么?买米的话,银子还是进了那些商户和幕后人的口袋里。”宋问叩着桌子道,“就现在看,还不知道他手上有多少米了,他还要收多少。如果这米价最终涨过二十钱,恐怕长安城里是会出现恐慌的。备些银子,由朝廷出面,向外来的商户购买稻米,然后低价出售,以安民心。”
李伯昭:“若是没有过二十钱就直接跌了呢?”
“那你们就可以省些银子了。”宋问道,“二十钱以内,都可以不用管。我看在早稻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