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初学者,用木炭画坏了,那一张画像就算是彻底废了,可不像是铅笔,还能用橡皮擦去。
说起来,闻丞安回忆着前世铅笔的种类,铅笔的内芯似乎是用石墨和黏土制成,而石墨含量越高,铅笔就越软,反之,则越硬。
而根据笔芯的软硬以及黑度等等特点,又分为了前世无数学子们用过的2B、HB等铅笔。
只要能找到石墨矿石,裹上木棍,铅笔的出世也指日可待。
可是,去哪里找石墨呢?
思及此,闻丞安苦笑。
找寻矿石这种技能,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是半点儿没有点上技能点。
而除了铅笔之外,素描纸更是个大问题。
没有趁手的工具,闻丞安已经能够想象到那些孩子们学习的时候的艰难了。
不过,转念一想,闻丞安又释然了。
他要教导的其实更多的是明暗关系、透视关系这些基本的技巧,掌握住了这些基本技巧之后,谁说不能用毛笔绘制出逼真的人像呢?
闻丞安可还记得,前世明清时候的一些人物画像已经十分写实了。
*
“既如此,闻先生不妨直接开办一家私塾。”徐云渐忽然道。
闻丞安扭头,“为何?”
“科考五年一次,今年的乡试闻先生已然错过,再等五年,恐生事端,传道受业解惑,长成一代名师,受人尊敬,比之科考,出路更广。”
闻丞安微微皱眉,思考徐云渐的建议。
而一旁的姚大夫,面色沉凝,似乎是从徐云渐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见闻丞安仿佛还不曾抓住其中重点,姚大夫忍不住提点了一句,“徐将军的意思,今上有可能取消科考?”
徐云渐不语。
闻丞安被提醒过后,也猛然间发现了诡异之处。
在这个连雕版印刷都没有出现的大启朝,为何会出现科举这种选官制度?
在闻丞安的前一世,科举制度从无到有,再至完善,经历了极漫长的时间,且各种印刷术的诞生,使得文字得以极大地传播,为天下人读书奠定了条件,书籍不再是高门大户的专利。
然而现在……
想起三松斋,抄录三本且无错处可以再自行抄录一本带走的规矩。
闻丞安叹了一口气。
这世上像是万掌柜一般的人可没有几个,大部分的书斋……不说也罢。
所以,这科考取士的制度,究竟是怎么来的?',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