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他启蒙用的完全不一样!不过苏礼还记得正事儿,没有打断。
只是静静地站在闻丞安的身边,听着孩子们或是流利或是磕磕巴巴的背诵。
而在考校的过程里, 苏礼又不由得对这个叫做徐至的少年刮目相看。
他自己本身就是少年天才,但仍旧为徐至此时的年纪和学识而震惊。
所以,对于教导出来如此天才的闻丞安,不由得更加佩服。
闻丞安丝毫不知道苏礼的心理活动,因为此时的他正在心里发出和苏礼一样的感慨!
所以,闻丞安对于苏礼的毛遂自荐十分惊喜,毕竟就他自己那仅仅考到了秀才的学识,此时已经不太够用了。
*
而对于学习百工的孩子而言,闻丞安对于他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基本上只要能认会写,可以读懂文言文就可以了。
就好像前不久闻丞安才从他处得来的一卷《农书》,其上总结了许多前人的经验,包括沤肥、草木灰等物的使用。
然而,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大字都不识一个,自然也就看不懂这些书上写的东西了,而真正能读懂的读书人,又几乎不会去看这些书。
所以,这一部《农书》虽然被编纂了出来,但是流传度极低。
不过现在有了雕版,书籍的印刷不成问题,但是印刷出来农人看不懂还是白搭!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扫盲!
不会写锦绣文章不要紧,关键是要认字。
而且,认字之后可不仅仅是会看书这一个好处,将来官府张贴的告示,自家的房契、地契等等,都不必再担心因为不认字而被人坑了!
扫盲简直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
虽是如此,肯过来学习的孩子还是没有几个……
闻丞安已经尽量将束脩降低了,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仍旧留存着读书无用论。
读书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金钱,最后读出来还不一定能考过科举,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农人而言,那绝对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根深蒂固的想法。
“读书啊,那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些地里刨食儿的人该干的。”
这一种氛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而且闻丞安总不好逼着人家将孩子送进书院来读书吧?
所以书院开了将近一旬的时间后,学生的人数仍旧没有增长。
*
将山无书院面临的问题和徐云渐说的时候,说到最后两人必然会滚到床上去。
一番□□结束后,徐云渐一面吻着闻丞安的额头一面宽慰他道,“苏礼在山无书院,就是最大的招牌,等下个月,我会把纪真带来。”',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