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也一样,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古人就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说头悬梁锥刺股,最基本的学习时间学习投入那是必须的。有一些所谓的尊重孩子选择的观念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孩子还那么小,他们也不知道眼下自己的选择对于人生的影响。
人本身就有惰性,谁都害怕辛苦。可是身为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就要引导孩子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有一些所谓尊重孩子选择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是也是在推卸责任?反正道路是你自己选的,到时候变成什么样子也是你自己负责。但我们都知道未成年人是限定民事责任者,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承担孩子选择的责任。
那些流过的汗付出过的努力,都是雨露,浇灌了人生之花。
保尔柯察金说过,当我们回顾人生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同样的,当我们回过头看自己的童年青少年时光时,希望大家也不要因为荒废了光阴而后悔。我们每天回顾今天的生活时,希望大家可以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因为正是这一步步的坚持,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我刚才说到李红兵,他就非常感谢我们当时所有人对他的鞭策。真的是连哄带骗,甚至不惜上鞭子抽。余秋教授对他就是各种威逼利诱,然后还有好多忽悠。
台下响起哄笑声。
胡杨:对,没错。大家都知道的,余秋教授很擅长做思想工作,特别会卡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选她当卫生部部长,因为她能把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协调好。她也很擅长鼓舞人。我二姐胡洁当年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找个好对象结婚。结果余秋谈跟她谈了几回话,她就以韩朝英教授为目标,一路追逐赶超了。
因为她在工作上太积极太认真,后来我姐夫追求她,想同她结婚,还费了很大的周章。她当时又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觉得结婚这个事情太烦了,浪费她的时间。
主持人: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你姐夫是走岳父岳母路线还是又请了其他外援?比方说主席?
胡杨:主席不管这些事情的。他关心小辈的生活跟工作,但不会问到这么细。最多就是帮着犯犯愁,担心他们找不到对象,以后只能打光棍。我二姐还是余秋劝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说为了a就一定要牺牲b。
主持人:看来余教授的确非常擅长做思想工作。那她跟田老师配合的非常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吗?
胡杨:差不多有点儿这个意思,因为我爱人田老师其实也就比李红兵同志大三岁。你们想,大孩子带半大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还特别聪明特别调皮,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了。
主持人:怎么个鸡飞狗跳法?
胡杨:就是李红兵捣乱了,田老师气狠了,抓着鞭子在后面追。
主持人:能追上吗?我记得李红兵教授也是马拉松高手,获得了不少荣誉的。
胡杨:没关系,我们走的是群众路线,发动人民战争。村里头其他人看到了会直接拦住李红兵,然后让田老师打。
台下响起惊奇的抽气声。
胡杨:不奇怪,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子。老师对学生严格,家长还有村里人只会高兴,因为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在这方面,他们都体现出一个对教育的支持,所有人都是重视教育的。
读书无用论在那儿永远没有市场。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正是这一份好的习气促进了杨树湾的发展,也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可见人的目光要放长远了,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只盯着眼前蝇头小利看,我孩子不上学了,现在能帮我做活,我节约了多少的教育支出费用,然后又额外挣了多少钱?可对于孩子,对于整个家庭甚至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甚至有人觉得我孩子现在挣钱比一个大人都多,几年时间就能挣到别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钱。所以现在我必须让他好好挣钱。
但是我想说时代也在发展,你现在挣的钱看上去是挺多的,但同时你可能花的也多。待过个10年8年回头看的时候,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你的孩子被耽误的时光,是没有办法抢回头的,到时候痛苦还得他自己来承担。作为父母,你带领孩子来到人世。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的短视与无知就毁了孩子的人生。
我们常常会感慨童星伤仲永。泯然众人矣不算什么悲剧。悲伤的是我们忘了孩子之所以被公众所喜欢正因为他们的天真可爱。但是人不可能一辈子当小孩子,如果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就会对世界无所适从。这种强烈的落差甚至会让他们在茫然中选择以错误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痛苦,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主持人:所以说教育其实是个大问题。杨树湾正是在教育方面特别努力,所以才能够始终蓬勃发展的,是不是?
胡杨:对,另外一个杨树湾人注重教育的表现就是他们认可老师,认可有学问有技术的人。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右哌分子处境是非常尴尬的。
很多人即便被平反了,旁人也绕着他们走,就好像当成是刑满释放人员一样,不能正确对待这个事。但是杨树湾人却把他们当成宝贝,知道他们的珍贵之处,引金凤凰入春。
这方面既体现出一个对人的关怀尊重,另一个就是对于知识对技术的认同。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产生了我们的社会财富。现在有些声音在本末倒置,也很不应该。不是说我是这个科技部长我就要为科技站台,而是我们永远不能不尊重、漠视科研人员,只有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留住人才,给人才发挥实力的舞台,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杨树湾后来之所以能够腾飞,我们这些可爱尊敬的老师们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的存在让当地的农业工副业各方面的技术都飞快发展,而且我们也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产出,并且是不断进步的。正是因为教育的持续,避免了人才断层问题的发生。
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如果忽略这个根本的话,那么会造成整个社会思想观的混乱,最终导致社会的倒退。
教育培养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老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让各个行当得到了延续与发展。我们可以培养科学家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培养优秀的教练,我们还可以培养出色的厨师,技术精湛的工人,科学种田的农民。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构成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主持人:说到这个厨师,我记得上次采访优秀的青年妇科肿瘤学专家郑明知女士的时候,她就说到了她跟她妹妹算是余教授收下的第一批正式徒弟,因为还有专门的拜师仪式。
胡杨:对,这个我知道。他们是带着田鼠干做束脩过来拜师的。不过后来余秋给他们做蛋糕吃,二丫,哈哈,暴露了,也就是明知的妹妹明理就想以后也学会做蛋糕给余秋吃。所以后面她就往烹饪方面发展了,发展的也很好,在她的行业里也是明星。每次我们一起聚会的时候,所有人都爱死了她的选择,太好吃了,太幸福了。
主持人:有擅长烹饪的朋友简直就是福音,天使一般的存在呀。
胡杨:没错。这也是教育带给我们的便利。因为杨树湾的职业教育也搞得有声有色。所以当时明理决定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她就可以找到老师开始认真学习。我不是专门搞教育这个行业的,但我的理解就是,教育拓展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让我们想要奋斗的时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而是可以选择一条自己能够走上的道路不断前进。
主持人:那这份功劳应该主要还是记在田老师名下,因为杨树湾教育的腾飞契机还是在田老师。你刚刚说不是一见钟情,那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所以突然间对田老师动了心?
台下发出轰笑声。
胡杨扶了扶耳麦:这件事情的确大大增加了我对田老师的好感值。因为我发现我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我们常常讲三观契合才能待在一块儿,我现在年过半百,我认为这个观念很正确,也让我受益匪浅。
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多做点儿事来帮助我们下放的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倒不是说我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我们真的觉得乡亲们对我们太好了,我们不多做点儿都觉得过意不去。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琢磨着怎么改良农具来减轻乡亲们的工作负担。我们家田老师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给大孩子们上课。
至于余秋,我也不喊余教授了,我们都是直呼其名的,已经习惯了。余秋当时就给自己下了任务,一个是好好培养赵宝珍同志,建设杨树湾的医疗站。另外一个就是给全大队的社员们做健康体检。
这些活都是我们自己找出来的,也没有谁专门要求我们去做这些。我知道现在或者说所有的时代人从校园离开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无所适从的阶段。就是不知道应该怎样适应新环境,也不晓得如何主动融入进去。
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可能你们会很不愿意听到的建议,那就是多学多看多实践。多做一些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在你们付出了时间精力投入之后,事实上你们也得到了成长。因为东西学到了就是自己的,别人永远没办法抢走。多做多会,即便这家公司这个单位不欣赏你的才能,但得到了锻炼的你,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获得一份好工作。
没有人生来就是什么都会的。比如我,因为我对农具的改造,我在这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社员对我的认可也提高了。最后选大队书记的时候,我那时候还是个标准的娃娃兵,就十几岁不到20岁,大家就选我了。
我爱人田老师下放的时候就是初中文化,而且还学的不是特别好。因为那几年停课闹革命,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学生的课业自然也受到影响。但就是因为她要给高年级的小孩上课,所以现实逼着她不断在学习不断提升,最后成长为教育学的博士。
余秋教授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晓得她是杂家,内外妇儿影像学检验学药学,甚至连兽医学,她都留下了痕迹。那也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她原本打算就是当妇产科医生。可是不管人还是牲畜,所有的生命都不按照你的想法走啊。没办法,事情到面前了,又不能假装没看见。那能怎么办?伸手做呗。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后面就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她又是悟性特别强的人,就能开宗立派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多脚踏实地做事,少不停地抱怨。
胡杨:对,这是一方面。是我们个人对于集体应该有的一个态度。另一个方面就是集体对个人,激起应当尊重肯定个人的价值,并且给予鼓励与奖励,多包容个人在工作尤其是崭新的领域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因为错误是永远没有办法避免的,人只要做事,就肯定会犯错。只能讲我们要尽可能去减少错误的发生,但我们无法消灭错误。
就说我刚刚提到的我们当时主动给自己加担子,找事情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肯定犯了不少错误。
我做农具把木材给做废了,田老师教学生自己也犯了教学上的错误,小秋大夫给牛看病,同样是满脸懵,最后还是当时的生产队长,现在的何副总理出手,才解决了牛的问题。
可是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的乡亲,我们的社员对我们的态度不是冷嘲热讽也不是横眉冷对更加不是喊打喊杀要打要骂,而是鼓励我们再接再厉,肯定我们的努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