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苏晏:原来馒头的来源......竟是如此!

苏晏:目瞪口呆.jpg

曹植:还有一物,也与他有关。传闻他飞书一封给美髯公关云长,令其“用干面,渗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魁,饷将士,稳军心。”此物在军士中流行开,百姓唤之为“锅盔”。

李白:这锅盔我也尝过,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在我大唐官兵中也颇为流行。

杜甫:我也曾品尝过此物,香气浓郁,味美可口。

苏晏:锅盔!陕西八大怪!

苏晏突然想起来前世去陕西旅游的时候,也确实是在小吃街吃到过,印象里是一种香酥可口的饼子,边薄心厚味道不错,还容易存放。

这个可以有!

李白:我也想起一道方便快捷的美味,唤作“踅面”。

李白:踅面劲道味醇,再拌上油辣子,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

李白:我当初在小食铺,一面吃,一面看着店家制作。约莫是用荞麦与小麦混合磨成面粉,再添上水搅拌均匀,糊面、摊面,最后烙干凉冷,再切成宽窄薄厚相当的细丝。

李白:听店家说这踅面能保质三、五天。

苏晏:!!!

苏晏:这不就是古代的方便面吗!

真是太可以了!

曹植:方便面?

曹植:这名字不错,通俗易懂。

苏轼:这挺像馓子的。

苏轼:我还曾写诗夸赞过“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苏晏:馓子?这是啥?

苏轼:这是用那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的环状面食,是寒食节期间的快餐,也被叫做“寒具”。

苏晏:收了收了!

杜甫:说道馓子,我倒是还听说过苏州一带有一面食叫做“两面黄”,也是把面炸到两面金黄,据说鲜香脆妙极。

苏晏:拿小本本记下.jpg

曹植:晏哥儿还可备些酥酪、果酪,我府里当年常备一些这种小吃食。

苏晏:小鸡啄米点头.jpg

苏晏:谢谢大佬们!等冯大厨做好后分享卖家秀给你们!

苏晏当然是把文豪大佬们提供的食谱统统都告诉了冯大厨,让他根据自己的烹饪经验做各种尝试。

这些年来,冯大厨从苏晏那得到了不少食谱,经常对小少爷灵活的脑瓜子啧啧称奇,感慨他真是个小饕餮,要是不走科举之路,没准能成为一个大厨。

苏晏只能心虚地摆摆手:“都是书上看到的。”

冯大厨老早就开始积极地为苏晏的院试干粮做准备,除了最普通的红薯干、牛肉干、鸡蛋饼以外,他也尝试了苏晏提供的各种方便快捷的食物。',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