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圳故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章 第一个任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她再给17团的战士们看病的时候,明里暗里打听,她很小心的问,得出的结果是,这田宗生真的是个很好的人。

大家对他很是敬服。

田宗生当然不知道,在他的背后,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时刻在关注着他。

不知不觉间,许秀冰发现,若是一段时间看不到田宗生魁梧的背影,就有些思念。

天哪。

她竟然有点喜欢他。

而就在这个时候,她知道了一个堪称天崩地裂的信息,田宗生竟然有未婚妻了,不久还要过来探亲。

天堂和地狱,距离很近。

许秀冰很痛苦,默默的将自己的情愫压在深深的心底。

表露在外面的,就是,这个大龄剩女对人对事越来越冷了。

女同事们打趣她,是不是那事有点不调了。

没有以前开心了。

天哪,这样的事情,憋在心头,怎么跟同事们说,她要怎么开口,再找一个吗?

医院里不是没有男军医,有不少。

但她许秀冰看不上,她只喜欢田宗生。

是的,她十分渴望感受心上人的男子气息,有时候做些春梦,她陶醉的被田宗生拥在怀里,阳刚之气扑面而来。

有次清晨醒来,羞红了脸。

李晶晶担心的摸着她的额头,问她是不是做噩梦了。

她只能点头称是。

还能说些什么。

这是暗恋啊。

人家田宗生可是有未婚妻的人。

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可能了。

许秀冰一时之间,心若死灰。

今天听说田宗生领来了个孩子,忍不住过去看,乒乒乓乓来了几句,别看表面上气呼呼的,实际心里舒缓不少。

又见到了田宗生,又和他说了话,心上人的一举一动,总叫她惆怅失落。

有时候,她甚至想,哪怕每天能够看到田宗生一眼,她的一天都是光彩的,明媚的。即使真实的天气是乌云的雷雨天还是台风天,她都看不到的。

她此刻的生命里,只能看见这位可望而难即的绥德汉。

此刻的田宗生,早就把许秀冰引发的热闹抛之脑后。

后续的部队已经到来了一部分,有驻扎在竹子林的,也有在红岭北路的,红荔西路的也有一部分。

既来之,则安之。

“竹林宾馆”门口还贴了副对联哩,写的是:“红在深圳保边疆,志在特区搞建设”,建设从哪里开始搞呢。

不止他在疑惑,其他支队的团长们也在嘀咕。

这几天他去政府找了些资料,又走了走,登上了笔架山望了望,对深圳了解的多了些。

这个此刻吸引世界目光的地方位于在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最主要的,和繁华热闹的香港是一河之隔。其中的罗湖是第一个连接内地和香港的口岸,让人感觉从那里过去就是另一片天地。

还有个很重要的情况,特区内的人口,也不过是2万来人,还是以老幼为主,而基建工程兵,随后陆陆续续会来的,估摸着也得不少,好家伙,算起来,他们这些大头兵,就占了深圳一大部分人口,没准还会超出。

这意味着什么?

深圳特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基建工程兵,是责无旁贷的。

他现在,和众多的支队团长一样,迫切的等待着深圳市市委的工作安排。

此外,深圳当地的群众对基建工程兵的能力表示怀疑。有人问:“这么年轻的娃娃兵,能够建起房子吗?”,“从来军队是用来打仗的,没听说过兵会搞建筑施工,到底行不行啊?”

田宗生决心要打个漂漂亮亮的基建战绩!

很快,第一个任务下来了。清理市区的排水沟,深圳建市,城市面貌急需改变,治理污水沟是当务之急。但是,这样的污水沟太脏、太臭、太难清理,没有工程队愿意干这样的麻烦活。

这是基建工程兵进入深圳的第一仗!

战士们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就开干。

实际上,这支部队,连同整个军种,基本建设工程兵,却是我军保留时间最短的兵种。于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基建工程兵部队最大建制是师(支队),分为建筑安装施工部队、水文地质部队、铀矿地质矿山部队、黄金地质勘探生产部队、基建工程支队等。

虽然短暂,但是大放光华。基建工程兵组建的16年间,先后担负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132项,工业和民用建筑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所属的水文地质部队共完成水文普查面积224万多平方公里,钻井工作量近80万米,查明了我国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面貌和地下水资源。黄金、铀矿、地质等部队也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支部队,历史不容遗忘。

此时,17团团长田宗生已经顾不得想自己媳妇来访的事了,军医许秀冰也在忙,她知道田宗生即将开赴所谓的市里,进行紧张的建设工作,便把李茂麒留下了。

杨龙看着床头的照片发呆,心想老婆孩子什么时候能够过来呢。

看到李茂麒这孩子,不禁对女儿杨文娟多了分愧疚。

不少战士在给家里,或者爱人,或者同学写信,向他们诉说,描绘,此刻的深圳。

前夜有迷茫,但光明。',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