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们又把目光看向了《百家姓》。在了解了一些关于姓氏方面的知识之后,他们对于《百家姓》更加的热情。
很多人甚至有了要将《百家姓》全部背诵下来的想法,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有着不小的难度。
不过,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背。
学习和背诵《百家姓》,对于孩子们来说,显然会有着非常多的好处。
通过《百家姓》教孩子们识字,显然会比其它的方式更好,顺便还可以大体的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姓氏的文化,另外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所以,好处多多。
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通过《百家姓》教孩子们识字的效率,要远比其它的方式高得多。
两、三天的时间,大多数的孩子都能通过《百家姓》认识数十个汉字,甚至还有认识上百个汉字的。
锻炼记忆方面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同样是两、三天的时间,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将《百家姓》,从开始背诵至一百多个,甚至两百多个姓的地方。
记忆的速度明显要比家长们快得多。
这只能说明孩子们有非常大的兴趣,去记忆《百家姓》。
有了这些事实之后,家长们教孩子们学习《百家姓》的热情更高,同时自己背诵《百家姓》的热情也同样更高。
背诵速度比不了自己的孩子,那至少要比其他的家长们背得更快。
不然,自己的孩子会有意见的,说某某某同学的爸爸,都能背到两百多个姓了,你为什么只能背到100个姓?
坚决不能因为自己的《百家姓》背得少,让自己的孩子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
所以,背背背,使劲的背。
当然,这也源于家长们本来就想背诵《百家姓》。
所以,背诵《百家姓》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孩子们在背,家长们也在背。
大家平时打招呼,聊天的时候,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趣味。
见了面打了招呼之后,又或者通过社交软件打了招呼之后,往往都会问,“《百家姓》背到哪个姓了?你的孩子又背到哪个姓了?能背过你的孩子吗?”
如果自认为自己和孩子都背的还不错,便会故作谦虚,实则嘚瑟的回答道:“唉!现在记忆力不行了,也就背到第三百个姓吧。后面还有数百个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背完?至于孩子嘛,比我厉害一点,大概能够背到第四百个姓吧。小孩子嘛,记忆力肯定比我们好,只要肯用心去记,效果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当然,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才行。不知道你家的孩子,能够背到多少个姓了?”
“我家的孩子啊,马马虎虎还行吧,能够背到四百多个姓。比我能够多背那么几十个姓。”
之前的家长一听,我擦!这特么不是比我还多背一些?这怎么能行呢,今天要加把劲了。
就会是这么一个对话情况,《百家姓》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现在不背《百家姓》,说不出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更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至于聊天,那就更加跟不上节奏了。
与之相对应的,姓氏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同样被大家津津乐道,之前从未了解过姓氏方面知识的网友们,现在讨论起姓氏方面的知识来,已经是有模有样。
……
沈从、岑庚、王学民三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无不欣喜不已,姓氏文化终于在大众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了。
这是开始,以后关于姓氏文化,一定会慢慢越来越普及。
又尤其是因为《百家姓》的原因,现在的孩子们都已经开始了解姓氏文化了,这更是让人感到欣喜的事情。
沈从爽朗一笑,说道:“李凡小友这一次真可谓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再去三圣村转一转了?说起来,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李凡小友了。”
岑庚笑道:“的确应该再去三圣村转一转了,说真的,我真的有点想念三圣村的美食了。虽然现场的京城,也能够买到少许仙缘农庄的食材,但不知为何,总感觉没有在农庄里吃得那样正宗。”
王学民哈哈一笑,说道:“沈老、岑老,非常抱歉,我前几天才去三圣村转了转,还蹭了李凡老弟一顿饭。那饭菜绝对是人间的极品美味。”
王学民颇有些得意,沈从、岑庚二人则无奈摇了摇头。
……
第2182章 前来问问李凡小友的意见(修)
三圣村。
李凡看到了岑庚关于《百家姓》中,“赵”排在第一的相关说法,暗自点了点头。
虽然在前世,“赵”之所以排在第一,是因为宋朝的皇帝姓“赵”,但现在岑庚说是因为秦始皇氏“赵”,也有足够的说服力。
至少,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了。
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人,全都认同了岑庚的说法,也足以证明这种说法,的确非常有说服力。
“赵”为什么排在第一?李凡原本并不打算解释,现在岑庚帮他做出了最完美的解释,那自然最好。
至于《百家姓》帮助沈从、岑庚二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之事,倒是凑巧了。
虽然李凡知道《百家姓》一出,能够引发外界关于姓氏文化的讨论,但他并不知道沈从、岑庚二人,一直都想找机会推广和普及姓氏文化。
直到前两天,沈从打电话过来,向李凡表示感谢的时候,李凡才知道这件事情。
无意之中解决了沈从、岑庚二人心头的一件大事,李凡自然也十分高兴。',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