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见,惟安_蜜秋【完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目前更新时间暂不固定~

第2章 脑补出的羞耻

那一瞬间,岳嘉明意识到他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大梦一场的人明明早就醒了,后来的许多年他体面地跟沈惟安合作,一起做生意赚钱,帮他的公司整顿财务,甚至出任他集团的CFO,对曾经年少时春潮泛滥的感情只字不提。

体面,是成年人最后的尊严。

他需要这份体面。

但现在面对沈惟安的坦白,他却有种迟钝的痛意,仿佛隔了这么些年,他又一次收到了来自沈惟安的,不直接,却确定的拒绝。

沈惟安从来没有直接地拒绝过他,因为岳嘉明从来也没有直接地表露过。

那些所谓的“拒绝”,是不需要说出来的。

比如31岁的沈惟安义无反顾地回英国,比如26岁的沈惟安跟梅结婚,再比如,17岁的沈惟安惊魂未定地跟岳嘉明说,草,男人怎么能跟男人干那种事?

岳嘉明早就习惯了,这么一次次的“拒绝”。

但他还是痛,这痛的触觉和形状竟然还会随着时间变化,最初是锐利尖刻的,而后越来越钝重,现在变成幽黑沉闷的风,低缓地扫在心间。

“哦,那回来了,也好。”岳嘉明扶了扶眼镜框,只能模拟两可地说句糊涂话。

沈惟安疲倦地搓了搓脸,也闷闷地“嗯”了一声。

车厢里寂静异常,岳嘉明开车不用导航,车速飞快,雨越下越大了,前车窗的雨刮急速地挥动着,路灯骤然亮起,视线里多了许多橙色灯球。

“喂,你飙车呢?超速了。”沈惟安皱眉提醒他。

岳嘉明扫一眼仪表盘,快170码了,他轻轻踩了踩刹车,车速匀缓地降到110。

沈惟安还在唠叨:“都多久了,怎么还是不记得国内是限速的。”

其实是记得的,只不过走神的时候就会忘了,岳嘉明勾了勾嘴角,淡淡地笑了笑说:“记得的,刚忘了。”

沈惟安也笑:“你听听你这话,什么逻辑?”

岳嘉明的笑意明显了点,逻辑,他最讲逻辑,数学天才,金融系的高材生,股神维克多库珀和摩根士丹利培养出来的资本杀手,怎么会没有逻辑。

可有些事不讲逻辑,在这唯一不讲逻辑的事情上,他一无所知,一无所获。

岳嘉明扭头看了眼沈惟安,说:“路上没睡吗?到家还有一会,你休息下吧?”

沈惟安的笑意慢慢敛去了,疲倦和茫然重新回到脸上,但他摇了摇头,说:“不用,睡不着,陪我说说话吧,我们好像好久没这么聊过天了。”

车行驶到越靠近城区,高架上的车辆越多,下班高峰期又逢下雨,堵上了。

倒真是个绝佳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聊天时机。

岳嘉明回国也有半年了,一直在忙这忙那,帮沈惟安处理令他焦头烂额的集团问题,甚至还有商业垄断案,根本没有闲心和时间,能坐下来聊点类似“你好吗”这样无用的天。

好不容易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沈惟安一刻不停的,转头就回了伦敦。

“你还好吗?”车子龟速般一点点挪动,岳嘉明问道。

沈惟安似在思索,眼神和大脑却又都呈放空状态,闻言看着前方,说:“应该还好吧,我不知道,好像没什么感觉,就像一个悬而未决的事情终于有了个结局,不管它好或者坏,就是那种’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可以接受。”

岳嘉明突然想问一个问题,他觉得这真是很幼稚,却又忍不住,这是个超出逻辑之外的问题,“你还爱她吗?”

沈惟安怔了怔,似没想到岳嘉明会这么问,但他认真想了想,“像是亲人,但又觉得很陌生。”

“为什么?”

沈惟安露出一抹自嘲,说:“我这次见到那位张先生,就是梅的男朋友,是做艺术品经纪的,我们三人一起吃饭,张先生对我很礼貌很周到,但他跟梅的聊天,我完全插|不进去,他们一直在聊艺术创作,聊共同认识的某某艺术家现在的行情,聊最近伦敦有什么展,聊梅的某件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价值……虽然我们坐在一起,但那两个人就像带了某种结界,我无法打破,更无法融入。”

“所以你一个人吃完了那顿饭。”

“对,”沈惟安笑了笑,仍是自嘲:“他们投入到,我觉得我才是第三者,就算我半路离开他们也不会发现,第一次感觉自己那么多余。”

车堵得厉害,岳嘉明又看了眼旁边的人。

沈惟安撑着头,说:“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怀疑,过去那么多年的婚姻,究竟意义何在,我好像根本就没有懂过她,我看不懂她的任何一件作品,她也从来不跟我聊这些,那一刻我甚至想不起来,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都聊些什么?”

“所以,你问我还爱她吗?我不知道,我感觉不到,我平静地看着他们聊天,第二天就去签了离婚协议,我跟梅这几年一直在电话里吵,唯独这几天一句争吵都没有。”

“那应该就是不爱了吧。”沈惟安说。

听沈惟安平静地叙述完这一切,岳嘉明淡淡点了点头,说:“也好。”

一件人生中的大事,就这么平静又冷淡地在沈惟安的人生中结束了,分手算得上体面,也谈不上多少遗憾。

聚散离合,人生不就是这样子。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