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宋问他们早上去了哪,是不是回酒店睡回笼觉去了?
宋拂之不太想说,模糊地应:“嗯,倒也没有睡太久……”
老宋叹了口气,明显是还记得上次俩孩子在自己家一觉睡到大中午的事情。
“觉也不能睡太多,早点起来锻炼锻炼对身体好。”
宋拂之嗯嗯点头。
吃完饭,一家人陪着王老师去了原来的高中。
宋拂之和时章也算是回到了母校。
现在是周末,学校里很安静。
王老师跟学校打过招呼,所以门卫很快就放他们进去了。
高中还真是变了很多,塑料跑道翻新了,教学楼边的树变得更高大,教学楼也重新粉刷了一遍。
宋拂之上次回到高中还是快十年前。
那时他们家从这个镇子搬走,宋拂之和王老师回到高中告了别。
重新回到这里的感觉很神奇,宋拂之指着一楼最近的一间教室,声音微微上扬:“我以前就在这个班。”
时章顺着宋拂之的班往上指了两层楼:“我在三楼最近的那个班。”
宋拂之哈哈笑起来:“那你岂不是爬楼爬了三年!”
时章有点无奈:“是啊。”
王女士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带的三届班都在三楼,爬了九年。”
空气稍稍安静了一会儿,时章乖巧道:“王老师辛苦了。”
宋拂之作捶背状,陪着笑:“都怪学校的政策,不给轮换教室,不公平。”
他们高中就是这样,一间教室坐三年,从高一到高三都不挪地儿,只换门口的班牌。
所以高一高二,时章通常下了楼梯之后直接就出校门了,但到了高三,他每次都会从另一条绕远路的楼梯下来,这样可以正大光明地经过宋拂之的班,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从窗口看到这位学弟。
时章曾在这扇窗边收藏了不少小宋拂之的模样。
大多数时候宋拂之都在座位上安静地写作业,偶尔也参与课间讨论。
在一群叽叽喳喳的高中生里,宋拂之也通常是那个最安静的。
但在那时,时章只敢在路过的几秒内,轻轻瞥两眼班里面,连脚步都不会放慢,脸也不会转过去,只用余光偷看。
多年后的今天,时章侧过头,毫无顾忌地看着宋拂之的侧脸,鼻梁高挺,眼睛漂亮,好像和少年时别无二致。
宋拂之敏感地看向时章,小声问:“干什么?”
时章只是笑,摇摇头说:“没什么,就看看你。”
昔日的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慢悠悠地晃着,迎面走来一位年纪不轻的男老师,他和王老师对上了目光,持续几秒,然后一起笑起来。
“王老师,您怎么回来了!都不通知我一声?”男老师惊讶道。
“这不是怕麻烦你们吗,谁知道你周末还在学校啊?”王老师笑呵呵的。
男老师以前和王老师一起搭过班,是王老师的后辈,从王老师身上学了很多东西。
当时刚毕业停青涩的男老师,现在一转眼也成了学校的年级主任。
男老师又看向旁边,眯着眼笑:“哟,宋大夫也来啦?小宋都长这么高这么帅了——旁边这位是?”
“时章,教授,以前也是这儿的学生。”接着王女士才说,“他俩结婚了,一对儿。”
虽然语气很平静,但脸上的笑纹根本掩不住。
男老师说王老师“有福气”,问她要不要去办公室叙叙旧。
于是王女士再一次带走了老宋,把俩孩子留在了操场中间。
“你俩随便逛逛,我们聊完了出来找你们。”
宋拂之抱着手臂笑了:“我们好像那种,大人逛街的时候,被寄存在儿童乐园的小拖油瓶。”
时章很不客气地笑了出声。
两人顺着开放式的走廊,从一楼开始逛。
宋拂之来到自己曾经的班级门口,里面关着灯,学生们的课桌上零散地摆着书和卷子。
虽然班门开着,但他没有进去,只是站在班门口往里望。
“黑板换了。”宋拂之笑着指里面,“现在也换成这种有显示屏的了。”
时章也说:“空调也换了,课桌、讲台也都换了,快要认不出来了。”
“回收箱,这个传统居然延续下来了,真好。”宋拂之有些惊讶地指着教室门边的一个大纸箱子,里面凌乱地堆着些写完了的本子。
“现在想想我们高中还挺先进的,那时候就有环保意识了。”宋拂之说,“我们年级每个班都放了个大纸箱在前头,用完了的草稿本啊、卷子、废纸啊就扔进去,每个月回收一次,当时可以卖不少钱充班费呢,还能废物利用。”
宋拂之问时章:“你们班有没有啊?”
时章点点头:“有的。我们高三半个月就回收一次,草稿纸用得太快了。”
“哈哈哈。”宋拂之笑道,“说起来,有件事到现在我现在还记得,挺奇怪的。”
“我高一考完试,和同桌一起把写完的草稿本扔了进去,第二天正好是回收的日子,所以班委把纸箱放到教室外面方便工作人员回收。”
时章有一瞬间的僵硬,若无其事地“嗯”了声:“然后呢…”
“然后第二天过来,我和同学争论一道题目,我草稿本上写着那道题的思路,所以我就想趁回收的人过来之前赶紧把我的草稿本抢救出来——结果我把整个箱子都翻遍了也没看到我的草稿本儿,我同桌的本子还好好地在里头放着,就我的没了。”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