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岁,虞玓长高了些,那冷峻的气息却也沉稳了许多。若是与他不熟的人,当真要认为这是个孤傲冷漠之人。
卢文贺顿时化怒为喜,笑着把虞玓给带了进来,“我从未想到是你,你何时来了长安……”他是个聪敏的,这话还未说完就一拍脑袋,“是不是县衙传闻的那位长辈亲人?”
卢文贺的父亲毕竟是里正,同石城县县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何县令下了禁口令,但私底下还是会流传着一些说法。
虞玓颔首,被卢文贺引到右侧一同跪坐下。
卢文贺他们租下的院子条件还是不错,就算是每人单独的房间都有着能待客和学习的场所,虽有些狭窄但日常也是足够了。虞玓淡淡看了一圈周围的环境,复对卢文贺说道:“你是打算在长安再留一年?”
唐科举的时间通常是在正月里,放榜后若是得中的还需留下来考二月里的关试,但不论中与不中,大多在三月后就会归回原籍。毕竟这科举就算考过了,最快的也得再等三年的时间铨选,故而留在长安压根无用。
而不中者,也基本不会留在长安。无他,花费贵。
这长安城内的宅院向来是东贵、西也贵,而南部便宜些。卢文贺等人租住的宅院就在靠南的大兴坊,一个月约莫要八百钱。而现下在长安城内,一斗米也才要十八文,故这价钱久之还是难以支撑。
不过若非这般,虞玓倒也不会知道卢文贺的事迹。
因虞玓以为他们早就归家去了。
正月举行的科举考试是礼部试,是不会糊名的。由此诞生了另外一种流行的办法,便是应举的学子会把自己所做的文章投给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或是大儒以求看重推荐,这种称为行卷。
虞世南、褚遂良、房玄龄、孔颖达等这些大儒的门房常堆满了各地学子的行卷。
只虞世南多数时候是不看的。
虞玓是在虞陟去偷捡行卷看的时候,在其中发现了卢文贺的卷子。虞陟在旁说道:“我记得这人。”
他抓耳挠腮想了想,“我那日上学去,他清晨就候在门外了。只祖父向来不喜行卷的行为,他以为这等举措多少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故而虽会收下,却一概都不看。”
虞玓微挑眉,科举不糊名确实不大公平,人心向来都是偏颇的,看到自己熟悉的人……难道不会酌情多增一分?
“不过我怎记得我还曾在平康坊看过他?”虞陟摸了摸下巴,像是在认真思索着,“应当是在三月初的时候,二郎到这里的前后脚。”
虞玓挑眉,那还真是巧合。生徒在三月应当就散尽了,卢文贺或许还留在长安……一思及原因是为何,虞玓就差不多猜到了。',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