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如虞玓所言,不是备受忽略,乃是这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法子,其根本依旧是会动摇他们的利益,故而哪怕不利之流盛行,却也少有去更改的举措。
如那科举能走行卷者,必定有些家底。而能登堂入门,真的使得行卷被朝官大儒所看中,再上那行卷榜者,则必然是那些出身门第上乘亦或是声名远扬的学子……而这两者,都万不是寒门所能触碰。
从伊始便是不公,在掀开遮羞布后,如何能让贫寒学子平愤?
虞玓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杜荷打了个激灵。
他突然想到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
从来太子殿下的身侧皆是杜荷与赵节陪伴左右,再有那汉王李元昌,可自此事始,本该是太子最中坚力量之一的杜荷却从未接到太子殿下的任何暗喻。而今日……杜荷环顾四周,李凤没来,赵节亦如此。
他们两人与虞玓的私交不错,为何今日不曾出现?
杜荷的手紧握成拳,垂下的眼眸有些艰涩,一个若隐若现的猜测已然浮现。
世家世家……
等等……他猛地抬头,望向那亭中正与萧钺激辩的虞玓。若一切正如杜荷所猜测的那般,他与太子殿下竟有此默契?
分明身在两处,却如一同行事!
在这可道是寻常的一日里,尚书省内却也忙得不可开交。
礼部与吏部是其中最为忙碌,两部来往奔走的小吏与捧着文书的官员络绎不绝,两部尚书侍郎与于志宁、孔颖达等大儒激烈辩驳了整一月,正是为了拿出这科举的新章程来。
紧急修改的稿书在地上凌乱成卷,一捧一捧的卷轴被抬出来,各个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这些世人以为的大儒甚至恨不得撸着袖子上,在学问中的辩论从来都不是如外人以为的文雅。
待六日后,在那常朝上,两部尚书总算是抬出了初拟的章程来。礼部考糊名,废除行卷榜这两件最急需的事情已经初步定下。
圣人看完新章程后,但笑不语,只让身边的內侍把章程递给太子。
太子殿下接过,俊秀的面容平静看完后,只淡淡说道:“不够。”
圣人饶有趣味地看着太子,笑着说道:“高明认为还差了些什么?”
太子轻笑着说道:“儿臣以为,至少得再添一笔,凡卷糊名后,需再有一轮。有那通晓笔墨之吏者重新誊抄卷面,考官最终能拿到手里的试卷,便是基本能不被任何人左右的试卷了。”
圣人微愣,倒是没想到太子提出了这般古怪的要求,但是仔细思来却极寻常的道理。
常言道字如其人,在糊名之后,再要依靠字迹来分辨究竟是何人所写的卷面其实并不难。而这点,只需要有门路的学子多跑动几趟,就是足够畅通无阻的事情。',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