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宁静而隽永的画卷。
这便是虞晦长长久久惦念过的乡土。
在虞玓归乡前,虞家已经事先家书一封送往慈溪,老宅的人早已经有所准备,而家丁中也有一位是常年跟着来往跑动的管事,在初初抵达故土的时候正是他忙前忙后帮着虞玓接待那些族内的老人。虽说来往拜访这种事情是虞玓惯来不喜的,然归乡后也耐着性子走了几处,算是一一见过礼数了。
虞家的老宅是一贯有人在清扫维护,然老宅子缺少了居住的人烟,纵然是呵护得再是周到,依旧是透着一缕腐朽的败落感。虞玓在这里小住了两日,就已经感到了那种长久沉淀下来的底蕴气息,在此居住的以虞姓居多,而他们往往以自家姓氏自豪,那些年轻的郎君眉梢飞扬的尽是自信,与虞玓所接触的世家子弟虽多了几分通达,然本身所沾染的气息同出一脉,并无不同。
歇脚的第三日,虞玓在白霜的指点下一一买过祭拜需要的物什,这才在万全的准备中前往徐娘子在小册中所说的小山包。
在这鸣鹤镇里,虞家自是有祖坟在。可当初徐娘子带着病重的虞晦归来,自然不是用着自家的身份,到最后在此处安葬,也只是寻了一处无名的山包。
几个家丁在前后警惕地排除危机,而虞玓慢吞吞踱步,穿着一身易于行动的衣裳,在低矮的丛林中探寻着所谓的红色小灯笼。
据徐娘子小册中所说,碍于虞晦此生最爱红色,那素白灯笼自不是他所喜好的,偏得是大红的灯笼才衬得上他的气派,故而在墓碑的两侧安插了两个红灯笼伴着他长长久久。
虞玓当初看完就沉默了。
或许阿耶泉下有知,不一定会欢喜。
总之此事倒是给了他们寻找增加了助益,在前头的家丁散开来寻找后,不多时就有人返身来同虞玓说话,说是前头已经有所发现。
虞玓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不知沉积了多久的泥叶,在接连拨开遮目的嫩叶后,在那山林的中间发现了一处鼓起的小土包,两个残破的褪色灯笼孤苦无依地插在两侧,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已然不复当初的模样。
他往前走了几步,蹲下来看着墓碑上所刻的字痕,就如同徐娘子给自己所拟定的墓碑一般,虞晦的墓碑也是极其利落简单地写着名字。应当说是他们胆大,还是死后的事情便浑然不顾,分明在生前遮遮掩掩的事情,在死后的时候却透着利落干脆的作派。
他伸手摩挲着墓碑上的刻痕,矮身的背影看不出此刻的情绪,而站在身后的白霜在让人把东西悄悄放下后,就带着人退开了一段距离,给郎君留下独处的空间。
虞玓慢吞吞从那篮子中取出了毛笔与朱砂,一笔一划开始给这褪色得毫无痕迹的刻字墓碑描红。在写完字后,他起身自篮子拿出了镰刀,开始清理起小土包周围近乎要挡住的植株,不过他只清了坟墓前头的那一片。
“阿娘说你惯来喜欢四处的景致。”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