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养猫手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1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水灾后便容易招惹病情,需加派大夫一同动身。”

“须有懂得治水之人才前往,才能扼住这般灾患,而且各处的县城并无足够的人手,或许可以请求折冲府帮忙……”

“不妥,灾情一旦发生,就不是治水,而是救灾了!治水那等事,只能稍后再议。”

“各处招致的灾祸,或许还得请朝堂允许,拨钱下发……”

长史,司马,幕僚等各有见解看法,张干一一听来,最终拍板决定,更是兵分四路,除去三县外,还得派人快马加鞭给朝堂禀报此事。

他咽了咽干哑的喉咙,只敢在决策下发后才不经意地想起他今年的考课必然要落了下乘。只是这样的想法不过一闪而过,很快又专注在眼前的灾情上。

若是一个处置不好,就不单是现在的情况了。

南安县。

江边的堤坝上,不再只有虞玓的身影,就连郑寿铉与刘实再等人都披着蓑衣斗篷站在边上,满是忧色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

如今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可水面上涨的幅度令人担忧。

老典吏扯着嗓音说道:“好在昨日凿开了一处排水,现在导流的效果还算不错,勉强把水位压在安全之下。上头的两个县城或许是出事了。”

他说的这话其实已经无需验证。

在昨夜凌晨,就已经开始有永春县的人陆陆续续逃灾出来,跋涉一.夜,在来年开春的第一日抵达了南安县。因着流民的数量不算多,郑寿铉在与县衙的人商议后,还是把划了一处地盘,让流民暂时居住在那处。

“水面还会再涨吗?”

郑寿铉咽了咽,大声说道。

在这咆哮的江边,伴着滂沱的雨势,要说些什么话语也需得是大声叫喊,不然彼此是听不清楚的。

老典吏喊回去,“尚不清楚,只能一直观测水位!”

郑寿铉有点心惊。

当日虞玓来寻他,他是不当回事的,如果不是正好遇到了刘鹤这档子事,他是不会那么容易松口的。万没想到就是这么微妙的时间差,竟然与危险擦肩而过!

加固堤防与水位探测的事情早就在虞玓的吩咐下在做了,而在探清楚情况后,他回去县衙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撤走低洼地区的百姓。

“若是无碍,那不过是奔波一场。可若是有水淹没过来,再逃离就麻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