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想干什么,他暂时都不想接招。
他总觉得最近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还是先避过了这段风头,再图其他的好。
第134章 林如海(十三)
因着这会儿开国不过两代, 朝廷里还是拨了不少人专门给前朝修史。
武英殿乃是皇室藏书量最大的一处地方,那些学究博士们每日里来来去去的,倒是热闹的很。
林如海到的时候,正碰上几个老儒在争论前朝惠帝之事。
这个惠帝的一生, 可谓是顺风顺水。
他爹一辈子生了八个女儿, 临了才得了他这一个儿子, 还是继后所出的嫡子。
从小金尊玉贵, 宝贝疙瘩一样的捧大,亏得他竟没长成个不学无术的纨绔。
他只是不识民间疾苦而已。
惠帝的许多想法都很是天真,偏又不肯听人劝谏, 很是闹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 就有几个很会顺着他的心思溜须拍马的佞臣出了头, 许多忠良肱骨之臣都被害得家破人亡。
若是惠帝一辈子都这么着了, 也就用不着这群修史的人争论来争论, 直接给个“昏君”的大戳, 盖棺定论也就是了。
可偏偏这惠帝人到中年, 突然就幡然悔悟了。
举贤任能, 广开言路,硬生生又给前朝来了个中兴。
于是, 一部分人就认为他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什么的;
另一部分则觉得他功不掩过, 应该着重渲染他前期的残暴昏庸, 让后世帝王有所警醒。
这年头,大儒当面辩论可不多见,大家都讲究“以文会友”。
而有了文章传播这段时间的缓冲, 脑子里不该有的热量也都冷却了下来,说出的话也就更理智、更要脸。
当面辩论就不一样了,对手随便一句话戳中了自己的肺管子,当时脑子一热,就不一定会喷出什么大实话来。
很多时候,原本心平气和的学术讨论,就会演变成拳脚相加。
但是相应了,这种现场辩论,少了润色的时间,大家全凭急智,也会产生许多灵光一现的金句。
林如海还不容易赶了个巧,碰上了这一场,顿时也不急着找书看了,寻了个僻静的角落站着津津有味儿地看着双方各执一词,吐沫横飞。
“喂,老兄,要不要来两块儿?”
右胳膊突然被人顶了一下,林如海扭头一看,就看见一个二十出头,穿着七品编休朝服的青年正冲他挤眉弄眼。
再顺着青年的目光一低头,却见他手中拿了一把白杏干儿。
林如海扭头看了看辩得性起,已经有人开始撸袖子的大儒,再看看一脸兴味盟然,时不时往嘴里塞一块儿蜜饯儿的青年,无语了一瞬,果断地说:“要!”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