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贺淇将神示的地点选择在西市,当然是要利用舆论与民意,逼迫韦太后妥协,遵从天意。
天子若然离京,必调神武军护卫,周昌身为神武军统领,这才有机可乘。
只是这一类伎俩当然不可瞒过太后,但太后想要铲除贺淇,此番必定会将计就计。
果然太后得禀此件大事后,当即下令司天台官员观测可有风云气色之异,这些天官谁也不敢担保是否会生大旱灾情,哪敢主张逆天?纷纷上谏以遵遁天意示警为上,离宫避暑直到天降甘露、暑热得缓。
只不过依据天意示警,要想避免灾患,光仅离京避厄尚且不足,还要举行祭天仪式,而长安附近离宫虽多,但适合祭天之处,当推位于岐州,坐落于天台山的九成宫。
贺淇精心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政变之处,也的确算作经过深思熟虑了,因为九成宫不似诸多离宫紧邻长安,而相距京城足有四百余里,若行兵变,禁军大部救援不及,更加容易得逞。
只不过离京之事一成决议,当然不可能说走就走,太后离京,政务却不能耽搁,故而文武重臣皆需随行,需要怎么一番劳师动众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谢莹便先生抱怨,这日与十一娘讨论:今夏酷热,旱灾实为自然,就算离京祭天,难道就真能避免灾患?愚民无知,没想到司天台官员也迷信这套说辞,天气这样炎热,还要长途跋涉,实在苦不堪言。
口口声声抱怨臣民愚昧,岂非暗诽太后也是愚昧之人?但十一娘当然不会斥责谢莹,只正色提醒道:天意神示,可不能因为一时辛苦而妄加质疑,早些年前,就有天降吉兆,示称有圣母兴周,岂不是应于太后贤德?六妹妹言辞还当谨慎,若是落于小人耳中,只怕会挑唆是非。
谢莹心下极度不耻:愚蠢的古人,还真相信所谓天意神示,什么天降吉兆,那不过是太后自我标榜的手段而已。
脸上却讪笑着,十分感激十一娘的提醒:是我大意了,不过十一姐绝非小人,我才会在十一姐面前言行无忌。
十一娘又安慰道:虽说路途当中会受些辛苦,一旦到了九成宫,六妹妹却不需烦恼酷暑难挨了,这九成宫原为避暑之地,即便炎暑流金之季,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实为安体之佳所,养神之圣地,德宗帝时,每逢暑季都会前往九成宫避夏,只是后来太后心忧财耗紧张,为免兴师动众,方少游幸离宫别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