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边山寒[种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边山寒[种田] 第126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良久,李青瑞他们回来了,李青文收拾碗筷离开。

秦冬梦走在楼梯处,看着李青文匆匆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第129章

翌日, 将秦冬梦送到小镇上,见她姨母将人紧紧搂着落泪,李青文他们交代完事情, 并没有在这里停留,立刻打道回府。

回去路上便能坐车了,官道修的平整,走起来坦坦荡荡,几个人靠在马车里面便打起了盹, 待回到京城南门,才一个个的打起精神,拿着周家给的牙牌,进了城门。

京城分皇城、内城、外城,正中一条御道将京城分成东西, 御道贯穿南北, 其他街道也都是直南直北, 东西相平, 整个城市如同棋盘一般。

御道宽敞阔气,能供多辆马车、轿辇相向而行,两旁有御廊, 但这条气派的路只供皇家出行, 御廊之外的木栅栏才能供普通百姓走动。

文正书院在外城,更靠近御道处, 所以李青文他们进出的都是外城三个城门中的中间那个。

这车马便是在紫藤巷子里雇的, 不用他们多指路,车夫便知道如何走。

也不知道京城的市集和坊是如何分的, 路边尽是店铺, 高大的酒楼、宽敞的药铺, 人流几乎踏平门槛的布庄,这些临街的铺子俱挂着红色的灯笼和彩色的幌子,随风一荡,便是一片喜气洋洋。

铺子外头还摆着摊子,摊子本来就在路边了,但路里面还有挑着担子和推着小车卖东西的。

外头一热闹,马车的窗子便关不上了,李青文往外一看,担子前头摆着各种颜色的果脯,小贩嘴里吆喝着“三文钱一小包,八文钱一大包”。

走脚的小贩也是机灵,看到马车里有人看过来,便冲着里面卖力的喊道:“杏干、桃脯、梅子,梨块、枣子,客官来一包,拿回去给家里的小娘子尝一尝,嘴甜了心也甜!”

虽然家里头没有小娘子,但有个大嫂子,大嫂子这个时候怕是在忙,李青文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了几个铜板。

一看他那摸钱的动作,小贩便已经开始装果脯,李青文这便刚拿出来钱,那边油纸包着的果脯已经送到了跟前,不知道做了多久,这眼力可真是厉害。

李青文打从心里佩服。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明明这条道之前走过,但被这汹涌的人流拥着挤着,每次都看不完全。

看着外面这盛世繁华的模样,李青文不禁想起并州,希望那些受灾荒的百姓,也跟村里人一样,找到落脚之地,能在暖和的屋子里团团圆圆。

这两个马夫明显比周家的家仆更清楚这里的地形,避开了人流多的地方,在街头巷尾拐来拐去,停下来后,李青文都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下了地好半天,数着小门里面的树,李青文才知道,原来他们到家了……

除了送他们回来的这两辆马车,门口还停了两辆,李青文还在寻思是不是二哥的同窗来拜访,然后就看到了马车上的一个“周”字。

付过了车钱,谢过车夫,他们回到家里,就看到周从信坐在里头跟李青卓说话。

见到他们,周从信起身,道:“我估摸着,你们也该回来了。”

周从信是来送年礼的,得亏方氏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的,要不拉来这两车,他们可得一阵子才能吃完。

不光送年礼,知道李青文他们要卖各种货,怕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被人给欺负了,特意过来带个路。

方氏有有些发懵,人家不是京城的公子,边城的参将大人,咋还如此细致周到的照顾上了他们?

这其中的缘故主要有两个,一则是周家祖上荣光,后来风光不再,家主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下头便对谁都一副笑脸,做事谨慎惯了。

二则是在边城做了三年的邻居,一起种地,一起秋收,一起吃饭,算是自己人,李青文他们头一次来京城,他们合该尽尽地主之谊。

周从信是周丰年的贴身侍卫,也是李青文他们熟悉的人,他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后者的缘故占了上风。

既然是特意来引路的,周从信也不着急走,跟李青瑞他们一起吃了饭,把东西装在车上,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往西出发。

过了文正书院的后墙,再过一片湖泊,再走过一段不长不断的街道,走上河中的长长的拱桥时,便看到远处有一片自成方圆的坊市,店铺林立,街道繁华,还没看真切,热闹的叫嚷声就到了耳边。

河中小船穿梭,靠在岸边的大都在搬运货物,这样的天气,竟然还看到有人赤着上身在扛货物。

周从信给他们解释说,这里是庙市,很多药材在这里交易,他们带的东西,大都可以在这里脱手。

大梁有不少药园和药圃,一开始只是归隐人士和僧人种植,经年累月,他们总结下了不少种植药材的法子。随着求药问药的人越来越多,庙宇的药材园子也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每个寺庙外头都会有求药卖药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坊市。

他们随着人流到了一个老字号的药铺,李青瑞他们把药材拿出来询问价格,周从信只是站在一边,并不多言。

这里的人仔细查看药材后,逐一报价,果真比在范阳城时要贵上两分。

这里的人可能也见过太多的好东西,看到他们恁多药材,并无失态之举,明明白白的一笔一笔的开始算账,李青文听着,从铺子借来的纸笔一边抄录,他的一手楷书端正而又工整,白纸黑字,整整齐齐。

这里面的药材是很多人采集的,他都记着呢,回去得分银子,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从药铺出来时,他们少了好几个担子,多了两兜子银钱。

既然是庙市,烛火的铺子和摊位也是不少,没走多远,便把沉重的蜡烛也都换成了钱,这一下,可就轻快多了。

肩上没甚东西了,也就不着急,周从信领着他们在集市上走了一圈,李青文在聚贤阁外头的棚子里买了一兜子旧书,甚么游记,甚么随笔,只要瞧上一眼有意思的,便都收了起来。

这里还挂着许多画和古物,可惜他不懂这个,不想拿钱打水漂。

挨着书棚的是各种香药摊位铺子,不一样的香味混杂在一起,熏的人有些头晕,不适的还接连打几个喷嚏。

往回拐,一长溜桌子上摆着的是各地的土产,这些土产里面,就有不少种子,树种、果种,更多的则是药材种子,李青文的圆眼睛,在这半条街长的路边,滚来滚去。

他的眼睛滚到那里,李青瑞和李青宏就买到哪里,这一片的小贩简直要笑歪了嘴。

从这里离开后,李青瑞等人的担子又满了,他们先挑着送回车上,返回来买了些头花、头绳和木簪子啥的,这个不懂,不敢多买,拿回去给蒋家嫂子看过了,她点头了,再回头寻过来。

出乎人意料的是,这个庙市外头竟然有卖腊肉和飞禽走兽的,还以为佛门清净之地,不允许这些东西出现。

当然了,这里也有买卖皮毛的,给的价格也合适,他们就把带来的都出了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