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燕王朝承袭前燕正统开始算起、距今已然立国百年有余。安然渡过百年时光,对于一个凡人来说,便可冠以“人瑞”之称;民间更有习俗相传,若能被“老人瑞”抚摸头顶,便可益寿延年、百病不侵!然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朝廷而言,安然度过百年时光,只不过结束了新生的动荡期而已,即将迎来中兴之治的必然阶段。
前朝大燕支离破碎的结局,乃是由于大肆分封皇亲外戚、导致权利高度分化、最终诸侯并起、内乱横生。而周氏高祖揭竿起义之时,也不过就是十几路诸侯当中的一员罢了。手中虽握有蓟州半壁,但在群雄并起的混乱年代,也根本就毫不起眼。
天意难测、造化弄人;谁也想不到区区一个蓟州小吏出身的周长季,最终竟能廓清寰宇、席卷八荒,一举问鼎华禹神器。大燕消散、譬如昨日已逝;北燕新立,犹如初升朝阳。
新帝登基之后,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封赏有功之臣。那些曾在微末之时、便死死追随自己的将士,必然要赐其财富与土地,表彰他们的勇武与忠诚;而那些曾经帮助自己收拢百姓仕子之心、占据华禹正统的文人,也需要掌握足够的权利、来发挥他们治世理政的能力。
前朝旧臣需要体恤、以彰显新帝宽仁慈悲;已经称臣俯首的一方诸侯,更需要割让足够的利益,保证他们不会再次兴风作浪……
岁月流转,百年之后的北燕王朝,虽不见前燕的群雄割据之势;但相权与皇权的互相制约,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阶段。尤其在近二十年间,天佑帝已被两位权相合力架空,被迫进入半隐退状态;而皇帝失去了绝对的掌控力,那么所谓的周家北燕,实际上已经成了“双老王朝”。
然而,凡有幸得见龙颜之人,都不会认为天佑帝周元庆,是个昏庸无道、软弱可欺的庸主弱君;可北燕王朝,又确实在他的治理下日渐衰弱、党争不休……
时至今日,内忧外患的北燕王朝,已呈大厦将倾、山河俱碎颓相……
世人皆以为,这场战争,乃是北燕王朝,与三秦、南康两地叛军之争;但实际上对于周元庆而言,这场战争的真正诱因,根本就是来源于自家的紫金殿上。
自打北燕立国开始,各方蠢蠢欲动的明暗势力、一直都在被三代周家天子,施以铁腕强行压制,始终未曾爆发开来。
市井民间有句老话,叫“是疖子早晚要出脓”。同样的道理,换做家国天下之事,也如是一样。因为每逢天下大定,必然要重新分配利益的归属。门阀士绅、望族豪门、鸡犬升天的皇族、手握重兵的大将等等……虽然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但至少也要雨露均沾。
然而利益有限,人的贪欲却无穷无止;对于那些手握从龙之功的“大人物”来说,无论得到了何等丰厚的赏赐,都难免会在心里与同僚进行比较……
哪怕是当方面认定的“不公平”,也同样会催生怨气与仇恨,也就埋下了明争暗斗的种子。
纵观古今、凡江山初定之后,为君之人都会杀掉一批自恃有功、目无尊上之辈。当然,这些倒霉鬼大部分都是党争的祸根与体现。这种杀鸡儆猴的手法虽然粗鲁,更会对为君王后世的评价起到反作用,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然而坏就坏在,周家三代天子,个个都身怀圣主明君之才;既然君王圣明烛照、掌控乾坤;那么心怀不满的朝臣,就只能在暗中争斗攻讦、不敢大肆党同伐异。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待天佑帝周元庆,度过了雄心壮志、却一事无成的青中年时代,才终于参透到了这个连市井百姓都明白道理。周家三代帝王强行压制的党争暗流,已来到了无法收敛的阶段!
堵不如疏,治河如是,治国如是
于是,两名出身截然不同的内阁辅宰、便被周元庆推上风口浪尖。左丞相王放王牧北,出自于新学儒林学派、更是边军老兵、自然代表了军中势力、周家皇亲、以及天下诸家散学的整体利益。
不过这一部分人,常年被守旧势力所排挤打压,从来都是朝堂的边缘人士;所以尽管他们人数众多、却天然居于弱势地位。于是,天佑帝便为他们选择了一个脾气暴躁、行事乖张的老行伍。只有王放这样的混人,才能带领那群不成气候的散兵游勇,与树大根深、又掌握着话语权的守旧势力分庭抗礼!
至于蔡熹这位传统文人代表,这个口衔天宪的当朝奸相,当然也如是一样。而他与王放一文一武、一廉一贪,也是因为二者所代表的群体、诉求的利益完全不同罢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