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三十七章 灵感突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战争对人力的损耗是惊人的,再精锐的一支军队,当其老兵死完,补充的新兵要是都是民夫,那么这支军队的战力很快就跌落的跟民夫一样了。

问题很严重,若不解决,战争不停进行,战兵不停损耗,又不停补充新兵,那么刘备义军的整体战力会一直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问题李孟羲找出来了,解决办法,李孟羲也照搬前世军队的制度,找到了方法。

如果一线战兵,训练度是一百的话,那么至少还要有一些训练度八十的即将成型的预备兵员,还应当有训练度六十左右的,训练了一半的,还有训练度二十的,刚开始训练的。

一支战兵,想要在战斗频繁的环境中,又想保持数量,又想要保证战力不滑坡,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有着庞大的成梯度的,并且不停在继续训练的预备兵员。

只有这样,有了完备的预备兵员体系,才能保证一支战力彪悍的军队,一直保持着人数和战斗力。

李孟羲不由想起了,汉末第一强兵陷阵营,不知陷阵营八百人,有没有预备兵员,若是没有,预备兵员,那么陷阵营的结局可能就是,要么在战争不停失血,人越来越少,然后销声匿迹。

要么就是,补充了低质兵员,战力滑坡严重,不复往日威名,没必要再保留其单独编制。

原本的历史中,吕布被曹操所擒,其部将张辽高顺等也被曹操所擒,张辽降曹,高顺不愿降,被砍了。

高顺被砍了,那么陷阵营余部为何从此销声匿迹了呢?

是全部已经战死了,还是曹操收拢其余部,然后再扩军至八百人,想重现其昔日之威,然后新建的陷阵营大失曹操所望,被其裁撤了,到底是哪种原因呢?谁也不知道。

李孟羲更倾向于是后者,冷兵器时代,真的全歼一支部队,杀的其一个不剩,很难。

就算是用枪打,也有没打死的活下来,冷兵器刀砍矛戳的,纵然陷阵营全倒了,不可能是全被当场战死了,必然有幸存者。

既然有幸存者,要么幸存的人太少了,不足再重建;要么就是陷阵营的这些悍卒跟其主将高顺亲如兄弟,高顺被曹操砍了,这些幸存之卒死都不降曹操,然后也被砍了;再要么,陷阵营残兵降了曹操,也被曹操重用,然后给了陷阵营旧部补充了很多不错的兵员,但是因为陷阵营的残存的步卒因为能力不足,因为残卒们没有掌握高顺的练兵之法,训练出的新的陷阵营,战力还比不上普通精锐。

于是,陷阵营曾经有着的赫赫威名,其最好的结局还是销声匿迹为好。不然,战力不堪的新建陷阵营,重现在战场之上,然后不低敌军普通精锐,被打的溃败,一波葬送了陷阵营最后的尊严。

所以,陷阵营自高顺之后,销声匿迹,或许是好事。

汉末第一强兵陷阵营原本历史中,早早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刘备义军,现在称义军,日后也必是天下有数的精锐,那么义军会销声匿迹吗?

李孟羲觉得,不会了。

现在大军之中,至少还能抽出三千精壮,这三千人若立刻开始操练,以成战兵营后备兵员,那么现在唯一的前锋战兵营就可以顶着高伤亡的同时,维持着很高的战力。

青云山一战,兵力捉襟见肘,被迫调动民夫以虚张声势,迫降敌军。

战后,李孟羲认为民夫营可以从最基础的操练起来的,只操练队列,只能虚张声势,也能派上用场的。

刘备把操练民夫的事丢给了李孟羲,李孟羲还未开始着手进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