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虎狼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第42节</h1> “举报?举报什么?举报侯爷的女婿还是他的亲卫?”陈哲又是一声冷笑:“我参军是要搏一个封妻萌子、富贵荣华的,我可不想落得许平那个下场。我对谁都没有说过,除了韩兄弟你,你不要透露出去,只要以后和直卫合伙的时候记得留个心眼便是。”

韩大可沉默片刻,把手中的地图轻轻放下:“可惜了许将军了。”

“人各有命,别想太多,不要去学许平。”陈哲把注意力投回桌上的各份资料中:“努力吧,等侯爷给我们营官的任命后,那些将门子弟也得爬过来给咱们舔靴子,求老子给他一个位置,天啊,我是多么地盼望着这一天啊。”

第三节 救民

转眼就到了开饭时间,陈哲和韩大可整理好手中的资料,结伴去教导队的食堂吃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越是受了那帮将门孙子的气越要夹着尾巴做人,怎么可以忍不住气就去投闯呢?”吃饭的时候陈哲还评价道:“也不知道许将军现在有没有饭吃。”

“我忽然有些担心。”韩大可突然说道:“许将军是真刀实枪立下的功,贺大人亲自给他勋章,杨大人也很看好他,我这大半年来一直关注着他,也为他的晋升而欢呼过,因为我总觉得许将军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现在……将门的孙子们连他都能泼一身黑水逼反了,直卫,将门子弟云集,金将军存心祸害友军……将来我们就不会遭到这种冷箭么?难道侯爷能庇护我们一辈子么?侯爷不护许将军,会护着我们么?”

……

与此同时,伦敦

三个人正如饥似渴地连夜看着国内的来信,这次托一个正好归国的神甫的福,家信才不到十个月就辗转送到他们手中。

“哈哈,”黄乃明看得笑起来:“我的金兄弟,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你们还记得吧,他居然也有害怕的时候。”

鲍元朗和施天羽都记得金神通,当年他也曾和黄乃明一起在福宁军中效力过,虽然时间非常短,但两个人对他印象都很深,鲍元朗不说话,施天羽忍不住摇头:“那个鼻子朝天的金兄弟么?”

“他人不坏的。”黄乃明笑着说道:“就是年轻人性情,他对朋友很好的。”

“反正他不是我朋友。”施天羽哼了一声:“他这次又闯什么祸了?”金神通才到福建不久,就当着郑芝龙的面,把涉嫌贪污军饷的一个名叫施琅的部下抽了一顿鞭子,结果在福宁军也呆不下去了。施天羽的父亲对金神通如此不给老人面子很不满——同时施总兵也觉得丢面子,因为同宗施总兵也劝金神通大事化小,而施天羽则不明白为何性情随和的黄乃明会和他交情不错。

“不是他闯祸,他说他想他找到了我们一直在找的桥梁。”

“桥梁?什么桥梁?”

“连接我们将门子弟和后起新秀的桥梁。”黄乃明把手中的信又看了一遍,这是在德州之战后不久写的:“福宁军中的问题,在新军中愈演愈烈,我们将门的子弟兄弟们,很多都看不起刚参军的兄弟。”

黄乃明说的话,鲍、施二人都有所了解,他们也很清楚黄乃明的立场。

“而直卫中有我父帅最老的一批兄弟,金兄弟说,这次出战很多人甚至以友为敌,为了抢功非要等到友军山穷水尽才肯出手,根本不拿新的弟兄当弟兄看,唉。”

“金兄弟他可真敢说,不过这倒是一件麻烦事,换我我也会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他倒不是怕这个,他说他虽然为了新军的体面不愿揭穿,但私下严厉处罚,一旦被他知晓就会用各种理由把肇事者踢出直卫,不过新军兵骄将惰,比福宁军还甚,他担心会有一场大败。不过这也不是他害怕的,他害怕的是——”黄乃明给两个朋友简要介绍了一下许平冒名顶替的事情:“金兄弟说他当时刚知道真相时冷汗都出来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稍有不慎一个处置不当,刚跟着这人苦战得胜的新兵就可能哗变。”

“最后呢?”施天羽的兴趣上来了。

“总算是有惊无险,维持了士气和军心。”黄乃明显得非常高兴:“金兄弟说,他想他找到了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连接将门子弟和后起之秀的桥梁,这位许兄弟会是一面旗帜,成为那些有志之士的榜样,只要好好待他,所有上进的后起之秀就会知道我们新军不会亏待他们的,会团结在我父帅周围,等这位许兄弟功成名就之后,将门和寒门的矛盾就能化解了……”黄乃明赞叹道:“真好,这位许兄弟已经去找过金兄弟了,他说会好好地和这位许兄弟结交,他说此人也很值得结交,在战场上机敏而且勇敢,只是似乎还缺少志向——不过这很正常,我知道新军里多半都是想升官发财的人,等他和我父帅见过了就会改变,想我父帅当年建立的长生军,人人都怀有为民牺牲的热望,我父帅曾说,长生军不仅仅要有他制定的军规,还要抱有这种救民水火的热望,只有两者兼备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长生军,而长生军,战无不胜!”想象着父亲口中的那支所向无敌的传奇军队,黄乃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金兄弟说我一定会喜欢这位许兄弟的,说等我回国,就把这位许兄弟介绍给我认识。”

……

“启禀大人,我们到处都找过了,他们全不知去向。”

卫兵退出帐外,宋建军垂首看着手中的近期缺勤教官名单,仿佛它有千钧之重:“我的失职,我愧对侯爷的信任……”刚刚主持过新一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几天来一直无暇分身的宋建军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误,他轻声说道:“也愧对这几个后生。”

“都是上次长青营闹事后被转来教导队的?”副官独孤求问道。

“是的,几乎都是德州大捷的立功人员,还有山东殿后战的幸存军官,更有侯爷打算亲授勋章的忠勤之士。”宋建军松开手指,让手中的名单飘落到桌面上,他立刻下令把还在视野中的、曾参与长青营哗变事件的教官先控制起来:“向长青营发急报,向参谋司发急报。”

……

第一次和黑保一偷袭征粮队,许平心里还有些揣揣不安,但也就是那一次而已——他发现,近百汴军士兵在他和黑保一两个人面前四散逃跑,全无斗志。以后每一次都是这样的重复,官兵永远只会一面惨叫着“闯贼来了”,一面四散逃亡。

一炷香的功夫不到,战斗就已经结束。许平对着黑保一微微一笑,后者把染满鲜血的大刀横在胸前,意犹未尽地看看,然后仰天哈哈大笑道:“这些鹰爪牙,最是欺善怕恶。”

一个全身浴血的年轻人冲到许平和黑保一马前,许平认得他就是方才第一个跳起与官兵搏斗的人,只听他激动地大叫:“闯王到哪里了?”

“闯王,已经攻破洛阳!”黑保一狠狠一挥手,中气十足地叫道:“不日就要东进!”

村民中间响起一片欢呼声,其中还有人大声道:“这位大王,您可不要骗我们啊。”

“谁会骗你们啊,”黑保一和许平昨日为了抢夺马匹,伏击了官府的信差。当时许平一眼就看到信函上面的加急印,拆开后看到是虎牢关发向开封的紧急军情,上面说,已经确认洛阳被李自成攻破,福王、巡抚下落不明。黑保一对着村民呵呵笑道:“闯王既然攻破洛阳,那么明岁就会再次进攻开封,尔等也不用再向狗官纳粮了!”

虽然闯王眼下还没有到,但是兴高采烈的村民却仿佛已经看到闯王一般。那个百户的马在混战中被打伤,村民就把它杀掉煮熟,招待许平和黑保一饱餐一顿,还热情地收留他们住宿一晚。

这一路来,黑保一向许平讲解了河南百姓的苦难:“你们汉人的狗官,对我们少民固是穷凶极恶,对你们汉人的百姓也是待如猪狗。”

河南地处中原,这里的百姓只有耕作一途,不像山东等沿海地区还可以打鱼、煮盐维持生计,所以,自万历以来北方连年大旱,河南的百姓也最艰苦。崇祯登基以前,没有雨水,百姓用井水、河水灌溉,中原这么大,即使朝廷不赈济,一个府里也总有几个县勉强有些余粮,百姓省吃俭用度日,万历、天启年间的几十年大旱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崇祯继位后,对北方各个受灾的省份不但不免粮,反倒连万历、天启两朝免去的粮食也要一并追缴,导致民不聊生。

这件事最开始的起因是,每当北方各省报旱时,出身江南的东林党就要跟着为江南报灾。崇祯皇帝为了堵住东林党的嘴,所以连真正的灾区也不免征。在皇帝的心目中,能在与大臣的争吵中占上风显然比百万农民的性命更重要。崇祯十年前后,河南布政司又一次恳请皇帝特赦河南免征,因为此时河南已经人相食,许多父母因为无法狠心吃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与邻家交换,甚至把亲生骨肉当做“菜人”出售。而崇祯皇帝的批复是:“知道了,但是粮还是要征。”

接到皇帝的圣旨后,河南布政司再次绘声绘色地描述河南百姓是如何以泥土和草根充饥,镇边的饥民烧人骨头汤充饥。当时深为崇祯皇帝信任的杨嗣昌杨督师提醒皇帝,若是不征粮以致不能供养官兵,那么剿灭内地流寇的军事行动就可能功亏一篑,崇祯皇帝深以为然,否决了免粮的请求:“那便再苦我百姓几年罢。”

自进入河南以来,许平已经见过无数类似的场面,以树皮、草根、泥土为食的百姓仍然被逼迫纳粮。去岁开封府有上万人饿死,不过朝廷除却本省官兵自用外,还解送走三十万石粮食运赴京师。

从山东进入河南后,许平在路的两旁随处可见被活埋、打死或是吊死的农民,被剥光衣服扔在沟渠里的妇女。黑保一对此评价道:“为了保住他们的活命粮,小民可以忍受家人被杀害、妻女被凌辱,他们宁可被活活打死也不会松口供出自己的藏粮所在。因为谁都知道,就算自己被打死那也只是死一个而已,如果交出粮食那么全家都要死,这笔帐他们还是算得清的。”

河南地界上有众多结寨自保的乱民,他们和闯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些就是闯王前两次攻打开封失败时留下的旧部。靠着闯王的信物,黑保一和许平可以算是行进在友好的领土上,只要绕过官兵重点把守的县城等地,他们在大道上甚至不必担心遇到官府的关卡。

十一月初八,许平和黑保一翻过大周山,进入河南府登封县地界,此处是明军和闯营控制区之间的真空地界。许平在路上见到一辆又一辆的木板车,成年男子在积雪的道上奋力拉着车向西,车后是他的婆娘在使劲地推,车上往往有几个骨瘦如柴的孩子,或许还有一个形似骷髅的老人。

这些拉车的人一个个看上去都疲惫不堪,不过仍拼着最后的力气向前行进。闯王已经在洛阳开仓放粮,不少河南的饥民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向那里涌去。许平和黑保一路过他们身边时,有些人还会大声地向他们打招呼:

“是闯营的好汉么?”

“嘿,看啊,是闯营的好汉。”

天黑后,黑保一和许平与几户饥民坐在一堆篝火旁,这些人把大车围在一起,烧雪水给老人、孩子喝。那些男人在议论着,再有两天就能赶到洛阳左近,就能分到几大口袋粮食。而女人们则从各自的包袱里翻出黑糊糊的干粮,把它们用水泡开,先送到家里老人面前,然后再分给每个孩子一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